“尊敬的用户您好,您的免费体验已经到期,已开通免密支付,今天即将自动续约。”近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周围不少人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通知,并附有“退订或续约”的电话号码和链接,发送方既有保险公司、券商,也有不知名的企业。对此,警方提醒:这是一种新的电信网络诈骗,主打的就是一个“愿者上钩”,短信所附的电话号码和链接均不可相信,拨打后存在被诱导转账等潜在风险。
笔者也收到过类似的短信通知,由于曾购买过相关保险产品,所以乍一看还真以为出了什么问题。但当对电话号码和链接进行确认后发现,与相关保险公司的官方热线电话和官网地址并不一致,而且现在很多操作都是在手机应用软件上进行,因而成功“避坑”。其实,这种披着新“外衣”的电信网络诈骗走的还是“老路子”:打通电话或点击链接后,对方会冒充“客服”进行诱导性操作,比如想要实现“退订”“关停”“取消”,就必须要在指定链接输入个人账户信息甚至往“安全账户”转账以自证清白,一旦轻信后予以操作便会落入诈骗陷阱,造成钱财上的损失。与此前这类诈骗不同的是,对方不会主动向受害人致电,而是“广泛撒网”“海量下钩”,等待受害人主动“入局”,后面的话术大抵就是已经被屡次曝光的那些,比如“不办理会被自动扣款”,目的就是引发受害人恐慌,利用他们的着急、冲动心理,诱导点击指定链接、使用录屏或屏幕共享软件等,从而骗取受害人的账户信息和钱款。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领域,银川警方劝阻见面率达91.58%、成功处置上门预警劝阻信息6.27万条,发案同比下降36%,挽损2055万元。数据背后是银川警方不断提升事前事中技术反制能力、分级分类实施精准劝阻、健全完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等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作为市民,则要提高警惕和辨别能力,如果收到这类短信,切莫理睬,直接删除。即便是自己曾有过相关业务和服务,也别慌张,可通过官方客服热线、应用软件等进行咨询查证,不要一着急就轻信短信中的电话与链接,更不要随意点击链接、输入个人信息。
其实还是那句话,不要乱点,尤其是来源不明的网页链接、二维码等,另一头联结的很可能就是诈骗分子的“话术”;不要泄露,尤其是自己的个人信息要保护好;不要漠视,尤其是家中的“一老一小”,不要忽视对他们的反诈教育。最起码也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或者保存好全国统一反诈咨询专线96110,遇事莫惊慌、不冲动,找“他俩”准没错!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