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积分兑换”需谨慎

2024年02月02日  吴戈

近日,新华社刊发《经常收到“积分到期兑换”短信?小心其中有“诈”》一文,揭露一些商家给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称用户有大额积分即将到期,诱导用户采用积分加现金的方式兑换高价或劣质商品。年关将至,无良商家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冲一波业绩,而作为用户的我们,也应该擦亮眼睛,谨慎对待。

报道中提到,这些诱导兑换积分的公司大多成立于2022年到2023年,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大多都是为一锤子买卖突击成立的,准备圈一波钱就“跑路”,并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在“收割”一波消费者之后,公司一注销,消费者想要维权很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往往也不会为损失了几百块钱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维权。这些公司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但由于在注册时采取的一些手段,让监管部门一时间很难锁定源头。

要破解“积分兑换”的骗局,还是得从根本入手,要从发送各种信息的源头入手,加大对这类违法欺骗信息的识别力度,对涉嫌诈骗电话、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号码,要及时做出关停处理。同时,还要对那些能发送此类信息的商家加强监管。

当然,消费者也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一方面,在兑换前要仔细核实登录的是不是正规的官方网站,以及是否真有这样的活动;另一方面,在遇到补差价、积分加现金的积分兑换活动,更要慎重消费,留心比对商品信息和实际价值,以免被欺骗。消费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知道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根本不会发生。最后,一旦发现自己被欺骗,要坚决维权,及时向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进行举报,切实维护好自身利益。

“积分兑换”有诈,需要凝聚社会合力来铲除欺诈的土壤。只有大家都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才能让不法分子没有空子可钻,也才能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护好自身的利益。

吴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