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正在后厨忙碌。
位于兴庆区的徐三婶包子铺已经开了10多年,只有20多平方米的店铺,记录着一家人在银川辛勤奋斗的故事。
徐三叔、徐三婶老两口已经70多岁了,他们以前是在山东老家开包子铺,后来跟随两个女儿来到了银川,就以徐三婶命名开了这家包子铺,这一开就是10多年。
凌晨5点,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一片寂静与漆黑中,包子铺却已灯火通明,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准备,徐三婶已经和好了面,洗菜、和面、调馅儿都是徐三婶一手包揽,徐三叔则负责剩余的杂事儿。“店里的脏活儿、累活儿都是我的,这就是我的班。”徐三叔一边烧着火一边笑着向记者分享道。徐三叔的乐观和热情不仅感染着家人,也感染着来店里用餐的食客。一口热乎乎的包子,不仅暖了胃,也暖了心。
在徐三婶和徐三叔的眼里,每当看着熟悉的面孔心满意足地离开,便觉得生活很充实。徐三婶说,家里的孩子都很懂事,即使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但每天早晨还是会来店里帮忙。徐三婶的女儿告诉记者,父母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是留给她们最好的财富,“我母亲从小告诉我‘走遍天下端着碗,只喜勤快不喜懒’,这句话我永远记在心里。”
一句“只喜勤快不喜懒”,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徐三叔和徐三婶的身上,这样乐观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在影响着下一代。8点30分,正是上客的时间,点单的、装袋的、打扫的,一家人看似没有明确分工,但却配合得十分默契。上午11点30分,经过了8个多小时的忙碌之后,终于能休息了,一家人摘下口罩吃着包子,这时,记者终于看清了口罩下的面孔……
小小的早点铺,点燃了城市的第一缕烟火,也描绘着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身影。
记者 徐芙蓉 杨晨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