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报道,这个寒假,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采荷三小”)宣布全面取消传统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为同学们精心定制的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寒假生活指南”。
伴随寒暑假而来的,还有一个科目一本的假期作业,这样的“标配”延续多年,成为很多人学生时期的记忆。如今有学校取消传统书面作业,实现了数代人上学时期的梦想,这种打破常规的举措自然引发热议。没有书面作业,代之以多元化、体验化的生活指南,这样的“作业”更符合学生综合成长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假期留下书面作业,本意是让学生在休假之余也能温习功课学习知识。但事实表面,只有在快开学前一段日子,多数学生才能想起来还有作业这回事。至于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帮助,有专业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孩子通过课堂学习收效要比家庭作业更高,家庭作业不仅对小学生没有任何学业上的帮助,甚至对学校的态度上还有消极的影响。
教育部曾明确发文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2022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要指导学校严格控制寒假书面作业总量,同时鼓励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杭州这所小学只是顺应了主管部门的要求,也顺应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以及教育规律。
用“寒假生活指南”取代单一的书面作业,能让学生的寒假生活更加立体以及贴近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养能适应社会的人,书面作业只是为达到其中一项的手段。有太多学生并未掌握书本以外的知识,在寒假期间补上这些课,受益的是今后的成长。
回到学校层面,取消书面假期作业难吗?这个答案在每个老师和家长的心中都有答案。只是取消书面作业,又该用哪种方式来尽到自己的教育责任,这是难点所在。杭州这所小学提供了三方面的“寒假生活指南”供学生自主选择。假期结束后,孩子们还要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寒假见闻、心得,可以是口头讲述、分享一组照片,也可以画一幅画等。这样的创新举措无法用具体成绩来衡量,只能是多年后学生长大后自己去评断,而让受教育的主体有感知,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吗?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