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过年的仪式感,需要一点点不同

2024年02月07日  刘薇

哪一天去赶大集、哪一天去耍社火,哪一天去看灯会、哪一天去赏冰雕……家里几个老的小的最近忙乎了好几天,给春节做安排,突然听说社火联赛延迟到年后,遗憾得不得了。可嘴上再念叨,也不耽误拿纸笔写写画画重排日子,“过年嘛,总要有点不一样的”。

有人说,过年过的就是一个仪式感。还真不假,中国人的字典里,“年”是非同寻常的存在,有很多讲究,是很多约定俗成的“仪式感”不断加和、平方的结果。关于仪式感的讨论,年年都在文化层面展开,有趣的是,与之紧密关联的“年味儿”,却一直显得模糊缥缈。可今年不同,各地准备了丰富的民俗活动,主打一个“赚人气儿”。

立春那天,兴庆区办了一场音乐会,节目穿越古今,穿透现场观众思绪,深圳工作归银的乔先生说:“回家第一天就有如此浓烈的新年氛围,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真真切切感到了家的温暖。”这场音乐会名曰“龙之春”,是兴庆说节气品牌活动其中一项,它以二十四节气文化为载体,与市民共同登高、游园、对诗……满满仪式感。

仪式感之外,兴庆区去年打造这个文化IP,还融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旅游、民俗非遗、促销优惠等多项内容,以期打造一地一节气、一景一线路的文旅融合新高地。让城市人气聚起来、商气活起来、财气旺起来,离不开文化搭台。兴庆说节气以固定且持续的文化活动搭起文旅农商交汇平台,这种形式不多见。很多人觉得活动难办,难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实,发掘策划民俗文化活动,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要从艺术角度对地方民俗文化、大众审美需求和时代潮流做出判断;也需要资金、资源上的支持以获得展现机会。加强对基层民俗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不能局限于春节搞搞灯会、社火,得从以上两个方面帮扶解困,方能聚沙成塔、赚足人气儿。

于个体而言,灯会、社火年年看可也年年盼,更盼有新的活动能去掺和掺和,便是过年的仪式感,需要一点点不同。我们融入春运大潮,哪怕冰雪阻路也要归家,是团圆的仪式;贴福字挂灯笼,是期许的仪式;拜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是传承的仪式;奔向他乡山水,是探寻的仪式,每一样,都是情结,是过节重要的由头。图什么呢?图这个节过得有滋味,图来年更有精气神儿向前冲。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