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小城市,大情怀

2024年02月28日  李欣

获奖者:李欣 银川高级中学高二年级(4)班 指导老师:王秀萍

中国西北部有着一个美丽宁静的省级行政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它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我很荣幸出生在它的首府银川,感受着它的温暖与炙热。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银川人,我对银川城是熟悉的。在湖滨东路永丰巷里,有这样一家理发店,仅有20多平方米,店中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店员。它的店名叫“玛卡”。“玛卡”占地虽小,但它的标志物却很显眼,墙上挂着“免费理发”的字样,旁边是一幅雷锋同志的画像,周围的老人寻起来很方便。有新闻报道描述,这家店主人是个叫做唐杰的年轻人。有一次,写报道的记者走进店里,看到唐杰正在给一位年迈的老伯理发。“给我洗头、理发,理完之后还要拿镜子帮我照,问我合适不合适,我要掏钱他却怎么都不收,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刘大爷滔滔不绝地讲给记者。

唐杰称开店已经三年有余。每当空闲之时,附近的老人们就送些玉米、野菜给唐杰,他总是微笑着向他们点头表示谢意。他用善良浇灌着城市的一角,用行动温暖着这个城市的街灯。他的这家“玛卡”店给这座城市留下了闪亮的坐标,银川因它而显得熠熠生辉,越发夺目。唐杰用热心书写着雷锋精神,我被他的朴实善良深深地吸引,并感动了。

唐杰不仅对附近的老人如此地关爱,对于养老院的老人们也非常得热情。每当理发店人少时,他总是带上他的工具,挎着包、抬着头、带着笑容,走进养老院里。他一间一间地看望里面的老人。只要有“鼓起”的头发,或是头发乱糟糟的,他就会找来一块舒适的软垫和毛巾,接好水,用手感受好水温,轻轻地按摩着爷爷奶奶的头部,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游走的泡沫,冲、洗、吹干。接下来就是唐杰的拿手活,他露出暖心的笑容和老人们说笑畅聊,同时将老人们的头发、眉毛修整齐,将老人们打扮“清爽”。

这样一座西北城市没有北上广的热闹繁华,没有江沪的发达贸易,但却有着各民族的和谐团结,裹挟着大大小小触人心扉的温暖瞬间,我很爱它。

近些年,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身边的人与事有了极大的变化,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国家在前进,民族在进步,人民也在勇敢地前行。为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15年,来自家政公司的侯双喜到石女士家中任职保姆。石奶奶龄至耋耄,还有个疾病缠身的儿子生活不能自理,两人相依为命十分可怜。侯双喜前几月还收到老人发的工资,但后面因为老人患有癌症常去医院,花销太大,无法再给她发工资。侯双喜虽然长时间拿不上工资,但她依然坚持驻守在她的岗位毫不动摇,继续兢兢业业地照顾母子二人,甚至过节也很少回去陪伴自己的家人。她把大爱给予了可怜的母子二人,温暖了他们。她的爱超越了职责,超越了亲情,我觉得侯双喜女士一定想到了与她同为母亲的石女士心情,为这份母爱动容,所以甘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她的付出是雄浑的,厚重的,令人敬佩的。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这一岗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或许,保姆这一职业在很多人看来微乎其微,轻如鸿毛,但她却提升了保姆的价值,恪守了她的职责。

在城市里,有些人的善举能被他人发觉并公开,而有些人则默默地在为他人奉献着,我们却难以找到他。比如,下雪天单元门口铺着的长纸板,冬天公共座椅上的旧棉垫……我们为他们的情怀喝彩。

作为银川城市一份子,我们有权利有义务为城市着想,一草一木、一房一屋,无不彰显着银川城的精神风貌,我们共同构成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应该睁大洞察事物的眼睛,发现细节发现美好。我们应该伸出善良的双手,扶持弱小,推起文明之柱,构建人人幸福、人人团结、人人友爱的社会。若每个人都能做到,都能向善而行,那我们银川、宁夏,乃至中国,都将变得更美。众多个小我成就大我,这是人类的进步。

我爱这个城市,爱它的气候,爱它的环境,爱它的人与事,爱它的花与鸟,爱它的点点滴滴。我与银川共进退,幸福在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