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戒烟经验交流与培训班现场。
3月26日至27日,2024年全国社区戒烟经验交流与培训班在银川举行,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的专家相聚在贺兰山下、黄河岸边,共话戒烟经验,共商健康大计。
交流与培训班上,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发布了《社区戒烟综合干预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社区戒烟综合干预模式指导手册(试行)》,来自银川市、深圳市、青岛市等城市的代表先后分享了各地社区戒烟综合干预工作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为参会代表提供借鉴和启发。据悉,作为先行先试试点城市,银川市探索的“一网四动四结合”社区戒烟综合干预新模式作为全国典型经验,被大量写入《社区戒烟综合干预模式操作指南》和《社区戒烟综合干预模式指导手册》。
社区戒烟服务100%覆盖
2021年,银川市正式启动社区戒烟综合干预试点工作。2022年,全市9家试点社区共摸底吸烟人群1.12万人,建立戒烟档案700余人,时点戒烟率、减烟率分别达到29.4%和38.3%。2022年,银川市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持续开展全市社区戒烟提质扩面工作,在全市所有的街道和社区实现了社区戒烟服务100%覆盖;在农村地区的218个村委会开展了戒烟服务,覆盖率达到74.5%。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完成吸烟人员摸底30.4万人,建立戒烟档案3.2万人,时点戒烟率、减烟率分别达到22.16%和32.53%。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目前社区戒烟工作已在宁夏全域推广,社区戒烟银川模式正在由过去的“孤雁单飞”逐渐向“雁阵齐飞”发展。
银川市卫生健康党工委委员、银川市疾控局局长戴凤琴介绍说,在过去两年多的实践中,银川市建立网格化管理系统,全市共织“一张控烟网”。以街道为统筹,以基层为阵地,组建了由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第三方心理干预服务团队组成的3支服务团队,搭建起了社区戒烟工作的服务平台,完善了社区戒烟的服务网络。同时建立了戒烟自我管理小组,加大戒烟服务的影响力、带动力。“目前,全市503个社区(村委会)中,每家都有3支团队人员参与社区戒烟工作,他们通过组建小区戒烟微信群,把戒烟干预工作直接延伸到每一个楼栋、单元、居民,大大提高了控烟宣传的效果。”戴凤琴说。
同时,银川市为社区戒烟综合干预工作建立社会化支持系统,将社区戒烟综合干预与基层党建工作、文明城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共卫生服务等相结合,鼓励党员带头戒烟并带动他人戒烟,实现了戒烟服务由阶段性干预向长期性干预的转变。目前全市共有2514名党员带头主动戒烟,并成功带动2970名吸烟者戒烟。
今年计划出台无烟家庭创建方案
“在社区戒烟管理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问题困难和目标结果为导向,针对社区戒烟关键环节、难点问题和常态化管理,逐步健全4项管理机制。”戴凤琴说。为了提高戒烟成功率,银川市结合基线调查结果,对吸烟者进行分析分类,采取先易后难,集中攻坚、靶向干预的方式,把“新婚备孕夫妇、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这四个重点人群,以及每天只吸半盒烟和烟龄较短的新烟民划为“刚需人群”和“易戒人群”,然后瞄准这些目标人群,分类细化动员措施,将戒烟宣教招募纳入婚检、产检及慢性病和老年人免费体检环节,以一带十,实现了个体干预向群体干预转变、临时干预向集中干预转变,不但大幅降低了工作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也大大提高了建档率和成功率。
2023年,银川市实施万人戒烟推广行动,银川市各级政府先后投入900多万元打造社区戒烟阵地,夯实戒烟队伍建设,落实戒烟奖励激励机制等。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组建了1600多支“2+n”团队、近400支“3+1”团队、19支心理干预服务团队,同时为6个县区配备了44台co检测仪,为社区戒烟工作提供硬件保障。
为了增加项目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降低复吸率,银川市在市属两家大型公立综合医院开展了简短戒烟干预试点工作,对有意愿戒烟或因疾病原因必须戒烟的患者提供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对社区转诊的戒断反应严重、成瘾性较强、多次复吸的戒烟者给予专业指导,从而达到降低患者疾病风险、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目的。
今年,银川市将着力加大对全市各类餐厅、食堂和宾馆等场所的控烟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全市无烟环境建设。并计划出台全市无烟家庭创建工作方案,带动全社会建设无烟家庭、无烟社区、无烟环境。
记者 沈亚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