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银川市第九中学特级教师马亚鹏根据多年授课经验,提出几点应考“心法”,供广大家长和考生参考。
调适“考试脑” 正确看待高考
在马亚鹏看来,高考是一种“速度型”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试题。因而,大脑的专注度与敏捷度在高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大脑喜欢自信而开心的情绪状态,因此在考前这两天,要适度运动,并保持充足的睡眠,让自己有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大脑需要氧气和葡萄糖作为“燃料”,甜水果是葡萄糖的最佳来源,可以带一小包葡萄干,进考场前嚼几粒,再喝一小杯温开水,使糖分迅速进入血液,并且滋润大脑。
马亚鹏说,高考仅是人生路上一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而已,不会也无法决定漫长的人生。只要有健全的心智,最终都会拥有自己满意的人生。不妨学会悦纳自己,学会延迟满足,以“三级跳”的心态来看待未来的发展,迎接属于自己的挑战。
认真对待选择题
马亚鹏提醒,选择题占高考总分的40%左右,约300分。选择题的正确率往往决定着高考的成败,需要认真对待。
由于选择题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不少考生担心答不完后面的题目而加快选择题的做题速度,这有可能导致出现较多错误。要提高得分率,首先要给选择题足够的答题时间,如理科综合21道选择题一般需要55分钟左右;其次,要注意综合运用直接答题和错误项排除等方法答题,如物理的选择题,有些可以直接分析得出正确选项,有些较为复杂的推导或计算,也可以通过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快速得到答案。
警惕熟题 新题逐层分析
马亚鹏说,每年的高考试题中,大多数题目都是考生“眼熟”的,但特别要告诫同学们的是,熟悉的题目往往会让自己自信地做错,因而一定要对这一类题目提高警惕,特别是不能把以前做过题目的过程或答案直接套用在高考试卷的题目上。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考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新题,有的同学们遇到后会不知所措。新题确有其新意,比如新的情境、新的设问,甚至给一个新的知识让学生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等。但实际上,每年高考中的新题,都可以用学过的方法逐层分析解决,也就是说新题不是超纲题。考生需要学会用“大观念”切入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因此,建议同学们在最后的复习中,认真回顾一下每个学科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