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读初三,即将面临中考,对于她来说,这应该算是学习生涯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对待学习,女儿似乎并没有太过重视,反而对班级里的同学情谊、朋友关系极其在意。
一次,因一个小误会,女儿与同桌闹了矛盾,一连几天闷闷不乐,作业写得很潦草,连食欲也下降了。她时常坐在书桌前发呆,字斟句酌地给同桌写信,想要和同桌解释清楚,重归于好。直到半个月后,两人解除了误会,女儿脸上才露出笑容,学习状态也跟着恢复。还有一次,班里一名女生家里出了点事故,女儿说那名女生是她的好朋友,自己一定要帮帮她。得知女生家里需要钱时,女儿表示要拿出全部的零花钱,还请求我们答应她借钱给女生家里。
这当然是女儿善良、热心、重感情的一种体现。但我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同学之间的情谊当然珍贵,但对于这个阶段的她们来说,应该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上,毕竟学习的机会也很难得,失去了就无法弥补。爱人现身说法,给女儿讲了他上学时的一些经历,回顾起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时的同学,成年后还保持联络往来的大概只有两三个,更多的人因为不再同行,都被漫长的时光冲散,消失在人海了。
女儿听懂了我们的话,但她告诉我们,她无法想象十年、二十年后的事情,未来太过虚无缥缈,她只知道此刻与同学们的情谊是切实存在的。在理性上,她知道将来他们可能不再联系,甚至形同陌路;可在感情上,她仍然珍视当下与同学之间单纯快乐的友谊。不过女儿也表示,她会调整自己,把更好的状态用在学习上。
我和爱人虽然担忧,也只能无奈地接受。我想起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只干了三个月就辞职走了。现在,如果有人让我给自己做过的工作打分,我想得分最高的应该就是第一份工作。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既然得分最高,为什么干的时间最短呢?
得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刚毕业不久,涉世未深,因为工作中一点点不顺心的小事情,意气用事走了。后来逐步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也对其他工作有了相应的了解,自然也就能够得出比较清晰、客观的判断。
当时也有不少人劝我,他们给我讲那份工作的优势和难得,但年轻时的我完全听不进去,一心想要离开。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大的无奈,一个人通常需要很多的时间和体验,才能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认知,而在此之前,注定要错失很多机遇,留下不少遗憾。
事实上,也许青春就是这样,我们必须要以倔强的方式去完成破茧出壳的过程,弯路要亲自走过才知道累,南墙要亲自碰了才知道疼。此后的道路可能会少一些踉跄,多一些坚定。这样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但那些褶皱都是青春留下的痕迹呀。
□张君燕 (河南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