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上学那会,每每端午节,早上母亲就会叮咛我中午放学回家时采一点艾草。一听艾草,我立马知道端午节到了,顿时来了精神,带着母亲交待的任务,高兴地奔向了学校。
整个早上,我都是小和尚念经的状态,巴不得时间快点过。语文老师在讲台上领着我们朗读《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我都是一副有口无心的样子。
挨到中午放学,在学校前的树园子里采了艾草就马不停蹄地往家赶。进了庄院门,邀功一样站在院子里大声喊,妈,妈,我回来了。母亲闻言从厨房里出来,看到我手中的艾草,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接过插在了门楣上。
喊声同时惊动了祖母,她从堂屋里慢悠悠出来,手里提着一个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荷包,挂在了我的脖子上。花红柳绿的荷包里装有香草,醇香扑鼻。
接着祖母又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五色线搓的花绳,在我的手腕上比划一下,剪下合适的尺寸,系在了我的手腕上,说是驱邪除晦。我还想把剩下的花绳戴在脚腕上,引来祖母一顿呵斥,说剩下的留给姐姐,男娃脚上戴花绳找不上媳妇。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食物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内涵。端午节这天,南方人吃粽,北方人吃糕,这糕便是油饼子卷糕。将红枣、葡萄干、蕨麻、糯米、大米、红糖一股脑混在一起蒸熟,搅拌均匀后就成了糕。再用色泽金黄的油饼子将糕包裹起来,就成了美味的油饼子卷糕。吃起来香甜软糯,简简单单的味道,却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还不忘要喝上一碗祖母端来的甜醅子。
甜醅子、油饼子卷糕都是时间酝酿的小吃。在所有节日里美食表现最广泛、最深刻的手法可能都是通过面食。若遇上农忙,端午节这天就将长面煮熟拌油,再搭配油泼辣子和菜园子的应季凉拌菜,同样充满了节日的仪式感。
岁月如梭,多少个端午从眼前飞过。工作后生活在城市里,自祖母过世后,端午节就成了单纯的美食节,但那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儿时端午节温暖了我的童年,带给我很多美好的记忆和无穷的快乐。
□李万虎 (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