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堵上野游景点的安全漏洞

2024年06月13日  周志翔

近日,浙江台州2名驴友在石人峡横渡溪流时被水冲走,不幸遇难。广州一人在六片山“网红天池”野泳溺亡,且现场设有警示设施。野游发生的悲剧令人痛惜,也给其他野游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随着户外探险活动种类的增加,参与方式的普及,参与的门槛在降低,这些年野游的事故没少发生。对未知地域的好奇和探秘,虽然充满着诱惑,但要知道未知也意味着风险。对于野游,无论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如果是明令禁止的景点,切忌以身犯险。

属地部门管理要加强对自然区域的管理,做好风险预防和提示工作,尽量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就在野游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也于近日召开会议,督促地方把野景区、“网红打卡点”等纳入监管,加强安全提示和疏导。野游景点虽未纳入景区管理,但所涉地方有关部门,仍要扛起安全监管职责,做好安全风险提示的同时,加强引导劝诫,消除探险者的意图。不少野游景点是在社交平台发布所谓的“攻略”,平台的监管也要跟上,明确提示危险性,避免网友盲目跟风打卡。

户外探险运动组织方要起到安全筛查作用。每项活动应控制好参与人数,合理设置“老驴友”和“新人”比例,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即应当从全体参与者的人身财产利益出发,坚持专业、谨慎、安全原则,充分履行通知、排查、告知、提醒、注意等义务,尽量回避或者降低活动风险,确保户外活动安全、顺利实施。

当好自身安全的“守门员”。所有参与所谓的户外探险者应有对自身安全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做好自己安全的守护者。野游欺山莫欺水,水中的危险绝对比想象中要多。要消暑玩水,最好去有管理、有救生员的泳场。想爬山,国内众多名山大川可供选择,各地景区近年来新出现的飞拉达等项目,一样设在悬崖峭壁上,足够的新、奇、险,且有专业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些足以满足入门探险者的好奇心。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