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岗镇永华村的一条主干道上,路面干净整洁。
安装路灯、修砌农渠、建设冷库、美化环境……在贺兰县,每一个村,每一年,为村民办好一件惠民实事。今年以来,贺兰县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按照“一年办一事,三年大变样,五年建新村”的目标,扎实开展乡村振兴“一村一年一事”行动,推动服务重心向乡村转移、服务资源向乡村下沉、服务功能向乡村延伸,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改善环境
让大家幸福感满满
“过去,这里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现在出行、乘车等问题都解决了,还安装了路灯,住着很舒心。”近日,贺兰县洪广镇暖泉农场社区搬迁群众马燕虎高兴地说。据介绍,暖泉农场社区成立于2018年12月,由暖泉农场农垦集团职工居民及固原各县区自发移民组成,现有常住人口1472户7750人,其中自发移民490户2189人。受地理条件约束,暖泉农场社区基础设施落后,多数道路是土路,还存在污水管网设施不健全、污水排放难等问题。今年,借人居环境改造工程之机,暖泉农场社区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道路进行硬化的同时,还实施了新建污水管道,供暖管网改造等工程。
除暖泉农场社区外,今年贺兰县立岗镇多个村的“一村一年一事”也都聚焦在基础设施改造上,改造内容包括混凝土路面拆除恢复、面包砖铺设、“煤改气”项目……各村着眼群众实际需求,坚持查问题、补短板、惠民生,让大家的生活幸福感越来越强。
走在立岗镇永华村的一条主干道上,路面干净整洁,新建的排水暗沟改变了以往污水横流的情况。“这条路是我们村的主干道,以前每到下雨时就雨水横流,现在安装了排水暗沟,路面干净多了,村民反响也特别好。”永华村党支部书记马兴介绍道。
发展产业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让农民增收是关键。为持续壮大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广荣村借助2024年“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对现有的28栋日光温棚进行保温提升改造,将进一步提高大棚的光照、温度、整体稳定性等各项指标,满足种植户不同季节的生产要求,让温室大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棚”。
“改造后的温棚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不说,照顾孩子和老人也方便。”看着长势正好的橄榄菜,谈起今后的发展前景,村民马正吉满怀信心。
同样,洪广村坚持将“一事”聚焦在“狠抓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方面,拓宽发展思路、激活资源要素,因村制宜实施肉羊养殖项目,利用空闲场地建设一期占地20亩的肉羊繁育养殖销售基地,同时配套建设饲料加工车间、青贮池、消毒更衣室等配套设施和辅助设施。
“新建的养殖场,有标准圈舍3座,我们村‘两委’正在考察选优肉羊品种,第一批计划购入良种肉羊400余只,预计年出栏2000只左右,年底分红后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万余元。”洪广村党支部书记杨志雄说道。
把小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下一步,洪广镇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助力民生实事工程的推进,真正将群众需求变成幸福前景。
持续跟进
让惠民实事落地有声
同样奔走在产业发展道路上的还有立岗镇星光村,今年6月,该村申请乡村振兴资金,建设了“星光村农产品加工包装厂”,进一步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近日,记者在星光村农产品加工包装厂看到,投资600万元的9个冷冻库和速冻库已经建设完成,7月蔬菜瓜果大面积上市后即可投入使用。星光村驻村第一书记丁晓婷介绍:“我们还和周边邻近村达成合作协议,扩大冷链仓储的辐射带动范围,借助冷链设施,进一步增加农产品效益,带动农户增收。”
今年以来,贺兰县坚持把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为65个行政村及2个农村社区共确定办理事项67个项目,计划投资金额1.4549亿元。截至目前,已完工34个项目,正在建设15个项目,未开工18个项目,着力推动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贺兰县委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要求,聚焦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民生问题,围绕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从能办的事、必办的事和老百姓的小事、难事做起,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获得实打实的收益,并将持续跟踪跟进,确保“一村一年一事”落地落实。
广荣村对现有28栋日光温棚进行保温提升改造。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