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一份厦门市思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告知书引发关注。告知书显示,当地一家餐饮店通过支付给出租汽车司机回扣的方式揽客,收到了高达100万元的罚单。此事一出,惩罚是否过重,当地营商环境是否存在不足,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需要方方面面的制度安排,如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产业结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社会信用、统一大市场等等。但众多方面的制度安排最终都汇聚到同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上,即“法治”,依法而治和良法善治的状态是良好营商环境之精髓。
观点一
“内与外”:扶持本地企业,增强未来预期信心
吴戈
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银川的发展,需要更多拥有技术、资金、先进理念的外地企业在银川落地生根,为银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的同时,也为银川提供更坚实的升级转型的基础保障。
在银川市第二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推进大会中,特别提到了“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参与”,这就意味着只要本土企业有实力,也有机会成为银川经济舞台上最亮眼的那颗星。因此,各相关部门、各行业要拿出更强有力的措施,让本地企业对未来有更多的预期,增强他们继续扎进银川投资建设的信心,在坚持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银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最肥沃的土壤,只要有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自然也会吸引更多外地企业来银川投资发展,和银川本土企业携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银川新篇章。
观点二
“大与小”:突破信息茧房,让人人有机可循
刘薇
机会总是藏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城市机会清单相当于把供给端与需求端结合在一起,让更多企业对当前市场需求有更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所以,《银川市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最表层的作用在于信息服务——从“点对点”到“点对面”,从“我们要什么”深入到“我们有什么、还需要什么”,这种传递方式将打破既往存在的很多信息茧房,解决供需对接不畅、信息碎片化等问题,进而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企业无论体量大小都可公平参与竞争,能否把握住机会,则看自身实力。所以,其第二层作用在于倒逼企业升级发展。除了以供需对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效率和销售,还能给予企业更大的信心去不断突破创新,在清单项目中发现新的应用场景与可能性,进一步提高自身创新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发展,如何加强对它们的管理服务。
第三层作用是促进创业就业与人才供给。《银川市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第29条给出了多项具体措施。着力构建全链条人才引育保障体系之时,这样的信息服务透露出的不光是给政策、给优惠,还有给通道、给机会。
由一个具备生长性的大环境里衍生出许许多多小的市场生态系统和发展机遇,再由这些系统、机遇催生出大的服务保障环境,若以上作用均可理解到位、贯彻落实到位,方能真正将城市重大发展机遇转化为人人尽享的发展机会。
观点三
“供与需”:
供需链接转化
促城市优化发展
周志翔
银川市发布的《银川市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包括政府供给、国资合作、企业协同、产业发展等领域,给民营企业提供了参与城市发展建设的机会,也将地区企业发展需要的上下游资源进行了公示,帮助企业链接更多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了企业更多发展的机会。
城市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而企业的发展也与这座城市相辅相成。对城市而言,梳理需求与要素资源形成《银川市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身建设发展各环节查漏补缺的检视,故而更要珍惜这次机会。这些城市发展中所需要补上的短板,增强的弱项,更新的项目,正是企业参与城市发展的机会。有关部门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在推动企业参与城市众多项目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转变发展方式,这也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组成。企业不仅是生产端的提供者,也因为自身发展需要,有着各种业务需求。只是这些需求知晓范围有限,现在通过《银川市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的发布,让更多市场参与者和技术提供者得以知晓,从而有了参与发展的机会,这无疑是非常有利于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和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