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为企业“解渴”为生态“减负”

银川用好再生水以解缺水之忧

2024年07月30日  李鲲鹏

今年5月,银川市第六污水处理厂片区再生水生态利用工程正在施工。资料图片

银川市自然降雨量低、蒸发量高,湖泊河流等自然补水以及工业、居民用水都要依赖黄河水,因此,水资源紧缺一度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银川市全方位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高效保护和节约利用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提高再生水的使用效率,开辟城市“第二水源”,为企业发展“解渴”,为生态环境“减负”。

再生水为企业“解渴”

工业企业中,电厂可以说是用水“大户”,火力发电厂每天都需要大量冷却水来交换热量,用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这当中,再生水的使用为电厂正常生产提供了巨大帮助。

走进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巨大的冷却塔呼呼冒着蒸汽,这些冷却用水主要就是周边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再生水。“企业在工程建设之初,就把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贯穿于工程设计、施工及生产运行各个过程中,正式投产后更是将节水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长抓不懈。”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生产节水综合利用上,该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将水逐级利用,终端废水经过处理回用,实现了水的闭式循环。

记者了解到,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建设了区内首家电厂循环冷却水——中水深度处理站,将银川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深度处理后,作为冷却塔循环冷却的补充水,日处理能力近3万立方米,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总用水量为679万吨/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的再生水用水量分别为410万吨、308万吨、504万吨。2023年全年再生水用量为527万吨,再生水用水量占全厂生产用水总量的80%。

用于三大方向 再生水应用尽用

目前,银川市再生水推广利用以工业用水、城市杂用和景观环境用水三大方向为主。

工业用水方面,围绕银川经开区产业发展用水需求,我市通过管网将银川市第二再生水厂准四类优质再生水调至银川经开区,切实解决银川经开区产业空间布局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及用水量的增长和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有效打通再生水置换新通道。

城市杂用方面,我市持续强化协调沟通力度,通过建设主管网、配套建设“毛细血管”,确保项目即建即用,再生水应用尽用。

景观环境用水方面,通过建设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工程和第六污水厂片区再生水生态利用工程等4个项目,我市切实利用人工湿地有效净化水质,为阅海湖下游及东南部8处河湖提供充足的补水水源,达到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灵武市在矿井废水处理上下功夫,引进宁夏圣友德实业有限公司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过滤+RO反渗透+分盐+蒸发脱盐”工艺,对银星煤矿一号矿高盐矿井水实施深度净化处理,实现了高盐矿井水的环保再利用。圣友德矿井水利用项目还配套建设了苗圃500亩、优良草种繁育基地500亩,实施退化林修复153.7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区1200亩,建设“光伏+牧草”产业示范区5335亩,让周边的林草资源得到了充分恢复。

健全再生水管网 提高使用便捷度

在发展和使用再生水的过程中,管网的铺设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再生水使用方便了,才能快速提升再生水的使用效率。目前,银川市兴庆区再生水管网建设较为健全,金凤区和西夏区再生水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银川市再生水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将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为目标,以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为契机,严格按照《宁夏银川市推进再生水利用实施方案(2024~2026)》,在满足现有用户用水需求的同时,结合潜在用户用水需求,持续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分批次加快项目建设,着力补齐再生水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不断完善再生水输配体系。

银川市城市用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企业通过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水处理工艺,实现了再生水的循环利用。而随着再生水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再生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已经被广泛用于城市绿化、生态补水、工业冷却用水等领域,不断支撑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为城市生态修复作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