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陪伴老人。资料图片
为老年人上门测量血压。
为老人打扫家中卫生。
帮老人买生活用品,并询问身体健康状况。
关爱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面对庞大的空巢老人养护需求,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应对老龄化战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很多独居老人在生活中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独自在家遇到突发疾病或不慎跌倒等紧急情况时,能否得到及时救助?安全和需求如何保障?近年来,我市积极统筹整合资源,探索居家养老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新路径,通过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福祉、促进社交互动和提供个性化关怀,推出精细化、亲情式上门服务,全力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为老人的幸福晚年“托底”。
数智助力“养老”变“享老”
银川市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针对全市经济困难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市民政局投入资金,提供“六助+N”(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乐、助医)和“喘息服务”,为他们在家里安装了烟感气感智能呼叫装置,打造专业养老机构带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有了这个小按钮,只需轻轻按一下,物业就会收到信息前来查看,心里特别踏实。”家住兴庆区唐徕小区的独居老人吴亚利告诉记者,物业公司在他家中安装了睡眠雷达、烟感报警器、漏水报警器等智能化设施,不仅为他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份安心,也让他的子女能放心工作。“睡眠雷达非常实用,可以实时监测我的睡眠过程,包括呼吸、心跳频率等,如果体征数据出现异常,后台就能收到警报。”吴亚利说。
面对养老服务的新形势、新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已成为推动养老服务转型升级、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全力打造“银居安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构建“1658+N”智慧养老链式服务矩阵,不断织密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网。依托已建设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养老及30个适老化改造体验中心,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养老生活环境。
适老化改造 有效改善居住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及舒适性,提高养老生活品质,创建老年友好社会,近年来,市民政局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为老年人“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形成“一户一档”资料。通过实施改造,让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让他们的居家生活更加便利,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居家适老化改造对象主要包括被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城乡低保范围中的高龄、失能、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家庭等。适老化改造工程主要聚焦困难老年人安全、健康等需求,围绕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等日常生活场景,主要对老年人的居家环境进行无障碍、安全性、适老性、辅具适配等方面的改造,比如,对卫生间、厨房、卧室等区域进行防滑处理;在卧室安装床边护栏(抓杆);对洗浴设备改造安装扶手,以及配置手杖等用品;安装紧急呼叫设备,开展助老智能服务等。
“窗帘之约” 让守望相助更温暖
近年来,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聚焦辖区内空巢老人群体,深入开展“敲门行动”服务,进一步织密网格服务网,让辖区老年人切实体会到“空巢”不“空心”的温暖。
“你好阿姨,我们过来看看您和叔叔,顺便给他完成一下养老认证……”7月31日,银啤苑社区网格员孙丽丽来到空巢老人陈家清家中,为他进行养老认证。网格员了解了两位老人生活中的需求和困难,并叮嘱他们注意身体健康。
家住银啤苑社区新纪元小区的张金霞家中情况特殊,她今年67岁,早年离异,独自一人照顾智力低下的儿子15年,2023年5月份,张金霞的儿子不幸离世,留下她孑然一身。社区了解到张金霞的情况后,定期开展入户慰问,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等。“这么热的天气,我一个人待家闷得慌,也不想出门,感谢你们来看我,跟我聊天……”张金霞感谢地说道。
据了解,黄河东路街道辖区内有400多位独居老人,在日常工作中,该街道按照网格化管理办法,为每位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提供暖心“敲门行动”,及时掌握了老人的生活所需,为老人提供了情感陪护、购买生活用品等关爱服务。
“窗帘之约” 让守望相助更温暖
相比于为老年人安装的智能呼叫装置,“窗帘之约”很好地解决了空巢老人的另一方面的生活窘境。
在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惠民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摸排出辖区有独居老人24人、孤寡老人1人。社区网格员在每位老人家中的窗户上都贴上“爱心”标识,并与老人们作出了“对暗号”的约定,以拉开窗帘的方式,对外传递平安的信息:如果窗帘每天定时拉开,意味着老人平安无事,若窗帘没有拉开,则意味着可能出了意外,此时,“邻里守望”小组就会及时赶到老人家中给予救助。“窗帘约定”开展两年多以来,老人们和小分队志愿者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遇到买药、养老认证等难题时,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小分队的志愿者们。
如今,“窗帘约定”已经成为社区与老人们沟通的“连心桥”,更是独居老人平安的信号。“我的孩子们虽然不在身边,但志愿者们每天都在关注我的安全,有了‘窗帘约定’后更是时刻关注我的生活起居,我住得安心,孩子们也放心!”辖区居民王阿姨说。
结对帮扶 精准解决老人需求
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康庄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且高龄、独居老人占比大。社区工作人员经过摸排统计,获悉小区共有高龄独居老人156人,其中需要“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有46人。该社区联合西花园路派出所制定了详细的“邻里守望 情系孤老”计划方案,并组织“守望”志愿者服务小组成员召开“一对一”结对帮扶认领会,会上小组成员对摸底的特殊群体名单,按照就近原则与小区内的空巢老人形成“以老助老帮扶搭子”,定期提供“互助式敲门服务”“暖心关爱”等服务。
“大姐,近期身体怎么样!”“家里常备的药和生活必需品还有没有?”……近日,社区“守望”小组成员康风琴利用空闲时间来到独居老人董淑英的家中询问着老人的情况。对她而言,这已经是她的第二个“家”,陪老人唠唠嗑,帮老人购买生活物资、打扫卫生,已经成为她退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今年以来,康庄社区充分发挥“近邻亲邻 情暖康庄”党建品牌为民服务效能,先后组织“守望”小组成员与46名高龄独居老人结对,为结对老人提供一对一的便民帮扶,如物资代购、跑腿帮办、陪伴聊天、陪伴就医等服务,精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助老爱老 社区志愿服务在行动
在兴庆区新华街街道永安社区,有支由社区退休党员、卫生服务站志愿者、热心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他们长期为辖区空巢老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的便利以及心灵上的抚慰。
“雷姨,我们来了,给您梳梳头,测测血压。”8月1日,志愿者带着血压仪、提着慰问品走进雷阿姨家中,让她感受到了浓浓的关怀。除了提供基本的健康检查和生活帮助,志愿者们还针对老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赵春秀勤俭了一辈子,衣服经常缝缝补补,但年纪大了,视力不太好,穿针成了难题。志愿者尹娟自打知晓赵阿姨的情况后,便时常抽空来探望她。为老人穿针引线,陪老人聊天,之后志愿者又收拾好了房间卫生。赵阿姨感慨地说:“有了你们的帮忙和陪伴,我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了。”
此外,志愿服务队伍还耐心教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让他们能够视频通话,与远方的儿女保持联系,确保老人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与温暖。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