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大、气味重、环境脏……曾经银川的畜牧养殖场,粗放型养殖让环境饱受污染之痛。如今,再走进各大养殖场,随处可见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设施,畜禽粪污通过资源化利用,让养殖区域变身“绿富美”。
废水变清水让产业增绿意
8月7日上午,在宁夏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的挤奶大厅,2台挤奶转盘上站满了奶牛,工作人员在大厅来回走动,不停用清水冲洗地面。整个挤奶大厅看上去干净整洁、忙碌有序,十分现代化。
畜禽养殖废水主要由粪便冲洗水、酸碱废水和挤奶大厅喷淋水三种废水混合组成,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必须进行有效处理方能排放或利用。“这些清洗地面和粪污的畜禽养殖废水将直接进入到五级沉淀,通过污水处理站进行进一步处理。”宁夏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经理马佳强说。
“去年开始,我们采用了水处理生物强化菌剂,是一种具有改善水质、稳定水环境、抑制藻类、阻垢缓蚀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程昌举介绍,在水处理生物强化菌剂的帮助下,企业日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约200立方米,处理后可达到农田灌溉排放标准,可用于园区绿化灌溉等方面,对土壤不产生二次危害。
科技创新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水处理生物强化菌剂能在宁夏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落地见效,得益于科技创新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针对银川市奶牛养殖企业现有污水处理投入成本高、污泥产生量多、能耗高、土壤二次危害等问题,我市实施了《奶牛场养殖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集成示范》科技项目,筛选宁夏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宁夏泽瑞生态养殖牧业有限公司2家示范企业进行试验。该项目依托现有工艺,开展养殖污水特异微生物强化菌剂、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工艺运行控制等产品技术示范推广,构建奶牛养殖污水微生物强化处理技术模式,同比企业常规实现污水处理减投25%以上,污泥产生量减少20%以上,能耗减少20%以上。同比现有化学药剂处理成本降低15%以上,达到农田灌溉排放标准,养殖企业可自身消纳,对土壤不产生二次危害,促进农作物生长,形成良性循环。去年7月,该项目通过专家验收,技术成果应用效果显著,业内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已进入科技部火炬中心备录。
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市积极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以及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粪污处理技术和有机肥生产、施用等粪肥利用技术,实现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利用,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多措并举
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
近日,记者走进宁夏圣友德实业有限公司的污粪处理车间,从各大养殖场收集而来的畜禽粪便,将在这里经过干湿分离、生物净化后,分离出再生水。而这些再生水则用作灵武市白土岗乡海子井村的作物种植灌溉用水。
圣友德安环部部长杨华介绍,目前企业每天能处理1000吨牛粪,同时铺设管道,把矿井水引到厂区,经过多层净化后,形成再生水。每年可节约黄河灌溉用水90万立方米,做到水资源集约、高效、多级综合利用。
当前我市积极培育壮大粪污处理与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引导第三方机构、龙头企业开展养殖粪污收集运输、集中处理、科学利用等服务,发挥兴庆区骏华牧业、永宁县壹泰、灵武市圣友德有机肥加工厂引领作用,推广“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等统分结合处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有机肥加工处理厂16家,通过对动物粪便处理加工形成有机肥及农作物育苗基质,年处理能力达到142.1万吨,2023年实际处理粪污33.91万吨,占比23.9%。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由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组建起畜牧业粪污处理专家团,为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