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滑雪巡救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发布。与此同时,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也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新职业、新工种是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向的展现,势必会对就业市场环境带来影响,因此,要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方面出新招、出实招。
不难发现,19个新职业中许多与“智能”相关,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云网智能运维员等,显然与当下经济发展趋势是相适应的。此外,新增的28个工种则积极响应市场细分需求,比如进一步细分出休闲露营地管家、冰鞋维修师、雪板维护师等工种。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势必能够助推相关产业趋于专业化、精细化,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能够带来更多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要清楚地认识到,所谓的新职业、新工种并非新出现或是新创设的职业,而是已经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无论是“官宣”发布还是收录入典,都让这类新工作群体有了“身份证”,一方面有助于消除职业偏见,提升从业者就业信心,扩大青年就业选择面,另一方面则有助于从业者明晰职业规划与发展方向。因此,职业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素养都必须有所提升,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要跟得上、跟得紧才行。以网络带货主播为例,并不是只要会喊“321上链接”“点击下方小车”就行,而是要熟悉和把控前期选品、直播脚本、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职业素养与技能仍然是占据首位的,而相应的入行门槛与服务标准也要有所提升。
可以看到,不少高校与机构已经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方面给出了“方案”,直播电商运营、短视频营销、商务数据分析应用、文旅项目策划等专业课程已经出现,而且是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并非纸上谈兵的纯理论学习。人才培养端的快速响应说明,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在消除职业偏见、提升就业信心、扩大就业选择面的同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向,在人才培养方面出新招、出实招是非常必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固化,要动态调整、务实、创新,要看到未来的就业方向。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