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民宿为由,打电话问你有没有闲置房屋提供,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感兴趣,电话那头,他们会说愿意为你统一装修、帮你返租经营,而且返租收益远大于对外出租,但需要你自己掏部分资金装修……
千万别上当!这些人看上的不是房子,而是你手里的装修款。早几年前,“先付款装修再收租”的坑人套路在外地就有了,最近这段时间于银川出现,频率还相当高,有市民反映一天之内接到四五个电话,相同的内容、不同的人。
权威媒体此前报道,青岛、洛阳、太原、柳州等地皆有此类案件发生,诱骗房主签订装修及返租合同并收取装修款后,不法分子或谎称公司资金链断裂只履行部分合同条款,或直接卷款跑路。2023年10月,广西柳州一公司关门跑路,其时查明的受害者94人,总计金额770万元,不少受害者被骗去10多万元,甚至还有人交了85万元装修费。即使报警,警方立案调查,也需先对此问题是投资行为还是诈骗性质做出定性,而被骗钱款,一时也很难追回。
先付款装修再收租,这种商业模式说起来是一种“二房东模式”。若要成功运营,最重要的是看中介公司资质及有关部门如何监管。但显然,能一而再地出现,说明缺乏监管。
另一处失了监管的是房产中介机构。有打电话者自称是与银川多个房产中介、售楼部皆有合作,从那里获得房主电话。房产中介与售楼部泄露客户个人信息早已泛滥,历经整治毫不悔改,原因何在?一方面,中介从业人员泄露、出卖、交换业主个人信息,现实中被法律追责的概率较低;另一方面,个人维权时间、精力成本较高,维权渠道又太过单一。
再进一步讲,房产中介机构过度采集、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现象必须警惕。尤其在稳定购房者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背景之下,规范中介行业、稳定交易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势在必行。严惩泄露个人信息之行为不能仅靠一阵风式执法,日常监管要来真的、行业准入要来紧的、投诉处理要来硬的,要让所有部门都进入监管治理链条,各尽其责紧密配合,不尽责者,同样当罚。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