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文化路的文化范儿

2024年08月26日  吴璇

在银川这座既有历史沉淀,又朝气蓬勃的城市里,有着诸多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街道。位于兴庆区的文化路,便是如此。它东起中山北街,西连公园街,全长约1.8公里,1935年因文庙及旧考棚在此被划为文化区,因此得名文化路,1947年更名为文化街。今称文化路。

文化路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映照出银川城市发展的历程。这里留存着人们的往昔回忆,更彰显着时代前行的步伐。

01时光记忆

今年70岁的张建国仍记得,上世纪 80 年代的文化街。那时,街道两旁是一排排低矮的土坯平房,院落规整而有序。尽管房屋简陋,可邻里之间相处融洽,温馨又和睦。

他说,学校是文化路上的显著标识。当时这条街上比较有名的学校有银川二中、宁夏财校等,银川二中就在现在的银川市十五中的位置,宁夏财校所在如今已变成了银基花园。“当时,这些学校里的学生都特别有朝气,也为整条街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生活设施方面,文化街的粮站和炭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就在文化街和鼓楼北街交叉口的路北,现在鼓楼尚街夜市的位置,是一溜面南的平房,粮站就挨着炭场。那时的粮站里有盛米盛面的大木箱、悬挂着的大秤以及装食油的大桶,炭场里则有堆积如山的黑炭和煤球。“那个时候物资短缺,这些都是家家户户过冬时必不可少的东西。”他说,“我还听老人提到过,这个地方在明朝的时候是黑虎庙,后来拆了庙盖了炭场和粮站。”

再后来,炭场和粮站也被拆除,变成了轻工机械厂,一度还生产过颇受欢迎的洗衣机,但也已经消失了。

除了炭场和粮站外,“文化街居民大楼”,则是那个年代文化街的另一处重要建筑,甚至可以说是地标性建筑了。这座居民大楼位于文化街和惠民巷交界处西侧,也就是现在银川市十五中的西侧。张建国记得,这座大楼建于1964年,当时的他还只有10岁,只知道以前银川从来没有建过这么好的居民楼。“当时这个楼有三层,一层是营业房,二三层是住家,还有4个单元,看起来很现代化,但是1994年就拆掉了,建成了农业发展银行和银行家属楼。”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文化街一些陈旧的土坯房陆续被拆除,新建起了一些砖混结构的房屋。街道也逐步拓宽,交通变得更为便捷。一些小型的私营商店逐渐兴起,商品的种类也慢慢丰富起来。

02舌尖盛宴

如今文化路一带,衣食住行样样便利,尤其是在美食方面,更是呈现出打破地域的多元化,既有传统的地方小吃,又有来自天南地北的特色美食。

其中,传统地方小吃有李子牛肉面、银杏羊肉泡馍馆。而要想吃到全国各地的美食,就要去文化路和鼓楼北街交会处的鼓楼尚街,这里堪称是美食的汇聚地。聚集了各路网红美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软糯香甜的韩式炒年糕,热气腾腾的烤鱿鱼,Q 弹软糯的章鱼小丸子,武汉的热干面,甚至还有抖音上爆火的“昆虫宴”等美食。

值得一提的,还有近年来开业的文化街山河湾社区食堂,更是为居民提供了既实惠又美味的餐饮选择。这里的菜品多样,口味家常,深得周边居民的喜爱。

03文艺气息

除了美食外,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更让“文化路”这个名字显得实至名归,除了银川市十五中、银川市二十一小等学校外,各类文化活动也是接连不断。包括红色文化展演和传统戏曲进社区等文化活动,让居民在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接受文化的滋养。

此外,如今的文化路还有不少乐器行。这些乐器行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乐器,从传统的二胡、古筝到现代的吉他、钢琴,一应俱全。乐器行不仅销售乐器,还开设乐器培训课程,为音乐爱好者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而在银川市二十一小的西侧,还有一条与文化路相接着的文艺巷,如今经过改造,小巷两侧陈旧的楼体被重新粉刷,巷子东侧绘制满了上世纪70、80 年代的老银川记忆。

在这些墙绘中,你可以看到理发部里热情的老板正和客人畅聊、看到新市区开往老城的公交车正缓缓行驶而来、看到照相馆中摄影师正在老式相机前为顾客拍照,一幕幕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展现着老银川的风土人情;小巷西侧则绘着功夫熊猫、小黄人等年轻人熟悉和小朋友喜爱的动漫卡通人物,还有劳动最光荣等正能量元素,为小巷增添了活泼与趣味。这些精美的手绘不仅让小巷的环境变得整洁、美观,也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观赏、拍照留念,成为了一处充满文艺气息的网红打卡地。

不仅如此,文艺巷内还有一个宁夏话剧院 100℃小剧场,曾经上演过诸多精彩的话剧,为居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艺术享受。

系列报道

策划:李振文 陈玲

本期执行:吴璇

记者 吴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