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全国各地文旅消费持续攀升,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更是导致一票难求,也让“黄牛”嗅到了赚钱的“商机”。前不久,三星堆博物馆甚至出现了“1个账号1个月参观7000次”的怪象。
明明是免费向公众开放预约的博物馆门票,却有“黄牛”以代预约的方式,大肆抢占并高价倒卖免费门票。“黄牛”倒票行为属于无本套利,消解了博物馆的公益属性,与文化惠民的初衷背道而驰。
“黄牛”的恶意抢票行为还有其他安全隐患。他们大多使用外挂软件、脚本程序,侵入系统漏洞,这对公共网络安全构成威胁。很多博物馆规定,退票超过一定次数便会被限制再次购票,“黄牛”反复填写客户信息揽票,会造成客户个人信息泄漏、征信受损等不良后果,有的游客尚不知情就进了博物馆的“黑名单”。
如今各地博物馆陆续在取消预约参观机制,这也是博物馆适应游客参展需要的举措。应适时优化票务供给模式,提升博物馆每日参观容量限额,加强博物馆在票务管理上的技术赋能,从供应端压缩“黄牛”钻空子的空间。
打击博物馆“黄牛”嚣张气焰,当然也不能只交给博物馆。一方面,监管部门、景区景点等不妨积极探索各类技防手段,堵上各类系统漏洞,让“黄牛”无“技”可施。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依法敦促各大平台负起责任,增强对倒票内容的过滤能力,让“黄牛”失去交易的空间。同时,广大游客也应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共同抵制“黄牛”行为,让旅游成为真正的享受而非负担。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