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医疗科普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2024年09月24日  孙瑞亭

当前,各类短视频平台上,医疗科普类的视频很有流量,但其中不少却打着科普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通过擦边的剧情与话题来博取流量,进而售课带货。

应该说,医生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普及一些医学知识,这肯定是好事,尤其是能将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医疗相关的疑问进行解读,是有积极作用和意义的。但是,不少医疗科普类短视频中那些所谓的“网红医生”,不光身份成疑,连视频文案都如出一辙,比如有的“医生”认证来自知名三甲医院,但通过网络搜索却查无此人,再听听他说的那些内容,现卖关子、吊人胃口,车轱辘话说半天就是不触及核心内容,眼看视频快结束了却又话锋一转,推销起所谓的“神药”。很显然,这些视频里医生是冒牌的,文案是搬运的,所谓的科普内容也是胡编乱造的。

尽管身份和所说的内容很明显就很假,却并不妨碍这些所谓的“网红医生”涉猎广泛,几乎无所不知,什么都能给你“科普”一番,医美整形、中医调理、难言之隐等等都说得“头头是道”,可惜成也算法败也算法,你越看什么就越给你推什么,但恰恰暴露了这些“网红医生”在不同身份间“穿越”的蛛丝马迹,还有相同文案在不同“医生”口中说出,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改变,有的明显是AI配音,连错别字都读得一模一样。这样的科普只能是不靠谱,不光误导大众对医学知识的认知,还会损害医学的严肃性、专业性与权威性。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得以医疗咨询类栏目或者节目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医疗广告。而且,中央网信办在前不久已经部署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冒充医疗卫生领域专业人员开展不当营销的现象。医疗科普类短视频之所以能够颇有流量,一方面是大众有这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则是所谓的“网红医生”将科普当成引流带货的幌子,毫无下限编造剧情、搞擦边内容。因此,无论是平台方还是监管方,都要重视起来,形成完整的监管和治理链条,不能让低俗有害内容肆意传播,更不能让虚假内容误导大众。平台方要擦亮双眼,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担起审核把关责任。监管部门则要主动作为、重拳出击,要有敏锐度,更要有整治力度,将那些奉行流量至上的“网红医生”屏蔽掉。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