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工厂里,一条条明黄色的机械手臂飞舞着,焊接、组装、切割……走进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能机器人”)生产车间,仿佛走进了一个机器人的世界。工厂车间、实验室、生产线“科技范儿”十足,聚力向“新”。
A 拥抱新技术 催生新变革
数控机床,工业母机,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支撑产业。
“早在2008年,公司创办时,就看中了数控机床的未来前景。”巨能机器人总工程师宋明安说,当时国内行业的数控化率指标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单机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制造业未来的需求,唯有改变生产模式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巨能机器人从2010年开始,成为国内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宋明安说。
“如果说2000年开始,是数控机床大发展的时期,那么从2015年后,从数控化走向自动化成为了行业潮流。同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让巨能机器人走在行业前列。”宋明安说,公司不断总结经验,攻克技术难点,逐渐形成桁架机器人设计、制造、安装技术,自动化领域中视觉应用技术,机器人自动打磨和去毛刺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目前,该公司为中国一汽、比亚迪等370多家终端用户交付1600多条智能化产线。
B 数字化转型 增强竞争力
“我们每个产品都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生产状态、性能参数等所有产品信息都能在我们的大数据库里找到。”宋明安介绍,智能化车间里集中应用了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数字化智能传感器、视觉系统等数据采集技术随处可见,公司已实现了“万物共联”。
如今在银川,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是过去的“傻大粗黑”,而是借助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树立起绿色、安全、精细、数字化的新形象,曾经人们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无人工厂”变成了现实,由机械臂操作的智能流水线上,“数字工人”代替人类在各条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也引领着产业全方位升级。
今年以来,银川市坚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赋能”突破提升行动,以数字化转型增强制造业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银川市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6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70%。
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