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六盘山实验室新址启用暨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记者 闫茜 摄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年度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精耕细作、精准发力、精打细算,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深挖数字蓝海
算力产业向新而行
近日,总投资10亿元的银栖数科苏银数字产业化集聚区在苏银产业园建成投产。走进厂区记者看到,一排排服务器闪烁着红绿指示灯,散热风扇发出阵阵声响,大数据在这里生成。
据悉,该集聚区内将打造以数字物流为核心,辐射汽车后市场产品及物流货主MRO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及生态产业链。通过深度链接物流后市场产业链,建成以银川为中心,辐射陕甘宁青蒙的千亿级物流生态供应链基地,进一步推动宁夏乃至西北物流产业供应链的协调稳健发展。
数字赋能的制造型企业能有什么不同?宁夏梦驼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进行“以销定产”的数字产业化管理,通过提高信息系统能力实现精准分装及库存管理,实现从物流产业链上游降低下游工业企业物流综合成本。银栖数科苏银数字产业化集聚区预计年产车用滤清器、汽车排放控制装置及其他商用汽车后市场产品60万套,工业年产值超5亿元。
算力企业纷纷落地项目,背后更需要强大而稳定的电能支持。为此,苏银产业园规划500亩地,计划投资100亿元打造“源网荷储+算力”零碳园区,协同国网电力公司、上海庙能源保障单位,共同推进“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联合远景集团、中铁十一局、中科曙光等社会资本,规划建设零碳智算产业链、零碳生态系统以及能碳智慧管理平台,整体推动零碳产业园布局,全面提升算力设施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碳效(CEPS)水平。
8月以来,威力传动风电增速器、国能灵绍2GW光伏、盛融氨纶新材料产业升级等自治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隆基绿能产能置换、天云智算中心、南线物流快速通道等自治区“千百十亿”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灵武临港铁路专用线、宁夏京宁数字冷链物流产业园等大项目顺利入库。目前全市833个基本建设项目开工714个,开工率86%,投资完成率52%。
科技力量为银川发展注入新动能
9月28日,由宁夏华控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控仪表”)投资建设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即“六盘山实验室”)新址启用暨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该项目自今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在自治区、银川市及银川经开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7月实现了封顶,一个高标准园区从图纸变为了现实,充分体现了“银川速度”。
六盘山实验室承担着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重任。银川经开区充分发挥全市经济发展“主阵地”、项目建设“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通过盯现场、强管理、抓落实,积极对项目推进过程实行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确保重点项目专人负责、实时跟进、及时调度,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增量增效,力争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出台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5条等系列措施,筹集3000万元奖补资金,力争挖潜工业产值30亿元。”为了加速推进项目实施,由市级领导联系服务131个重点民营企业,包抓隆基技改、国能灵绍、华晟异质结、昆工恒达、滨河氨纶等66个重点项目,任务细化到具体企业,推进晶钰新材料、宝丰昱能等企业纳规入库提增量,紧盯国能宁煤、宁夏电力、宁夏石化等龙头企业增产补缺口,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解决难题,力促产值总量前100户规上工业企业稳产增产。
“百日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市抢抓项目建设有利时期,将经济指标任务分解到6个县(市)区、8个园区,落实到具体企业和项目,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市长碰头会调度、市级领导包抓、行业部门预警、县(市)区和园区落实、7个指导组督导等工作机制,市领导每周现场督导或会议调度2次以上,切实帮助解决好项目建设、企业纾困等方面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全力以赴提进度、抓开工、促增量。
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