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筋脉 镜像天地”——地质元素多维视角展。
9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山川筋脉 镜像天地”——地质元素多维视角展在宁夏地质博物馆开幕,为公众带来了一场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盛宴。此次展览由宁夏地质局、宁夏地质学会及宁夏地质工会联合主办,预计将持续三个月,通过实物标本、图片、展板及互动设备等丰富形式,全面展示地质之美与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宏观视角下的地质“艺术”
走进展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线描手稿,这些都是地质素描。地质素描是地质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简洁而精准的线条和标注,直观、形象地记录了地质现象的特征和细节,清晰展现石的纹理、地层的分布、构造的形态等。“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时,借助素描图可迅速且准确地记录下观察到的关键信息,为构建地质模型,推断地质演化过程等地质分析提供直观的参考。”宁夏地质博物馆副馆长路锋介绍,在教学中,地质素描也是生动的教材,使学生更易理解复杂的地质概念。
展览中,地质摄影通过镜头捕捉了地质地貌的细微之处,从岩石的纹理到地层的结构,每一幅照片都是对地质工作者辛勤探索的真实写照。这些图像不仅记录了地质过程,也展现了地质人跋山涉水、找矿探宝的奋斗精神,成为地质教育和科普的宝贵资料。
与前两者相比,遥感影像则为观众提供了从空中俯瞰地球的视角。借助遥感技术,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得以快速获取,无论是地质构造的形态分布,还是潜在的矿化区域,都能在遥感影像中一览无余。“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拓展了人类对地球地质结构的认识,还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移民安置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路锋说。
微观探索下的地质奥秘
展览的后半程,引领观众进入微观的地质世界。
“岩矿鉴定中的光薄片是揭示地球奥秘的关键工具。”路锋介绍,薄片是将岩石切割成合适的小块,经磨片机上磨平一面,用树胶等粘于载玻片上,然后磨平另一面至其厚度约0.03毫米,再用树胶粘上盖玻璃,成为薄片。用以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矿物进行鉴定,研究它的结构、构造,分析矿物的生成顺序,最后定出岩石名称。光片是一面被磨平并抛光过的矿石小标本,包括切割、研磨和抛光三个步骤。主要用于在反射光或油浸物镜下观察研究矿石中的金属矿物成分、含量等特征。以此来推断矿石自然类型、矿物生成的先后顺序及有用金属元素及伴生、共生元素的赋存状态等。
展览中,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不仅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之旅,更是一场奇妙的地质探索。通过地质素描、地质摄影、遥感影像及岩矿鉴定等多种展示形式,展览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地质现象的魅力,了解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