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从街道办居委会代管到打造“红管家”模式、建设未来社区社区工作者——

小社区有大变化 幸福感满满

2024年10月06日  刘旭卓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这些年,我见证了社区、物业的发展变化。说心里话,20多年前在社区工作时,我根本想不到会有这么大变化,会变成如今这么美的样子。”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说。

20多年前要挨家挨户收卫生费

2003年,赵耐香走上社区工作岗位,她干的第一项工作是拆除小区里的煤房。“那时候的小区多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区里的基础设施简陋,但都有一排或者两排用红砖砌的小房子,小区居民每家一间,用来放煤和其他杂物。”赵耐香回忆说,当年银川市大规模拆除煤房,治理小区环境,源于2002年提出的“大银川”发展思路。“当时提出了打造‘购物在银川’‘住在银川’‘受教育在银川’‘旅游在银川’‘信用银川’等品牌目标。拆煤房便是打造‘住在银川’品牌目标中的一项具体工作。”

“拆煤房的工作不好做,因为许多居民不理解,来了就吵,我们只能挨个进行安抚,慢慢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赵耐香告诉记者,当时我市还没有大规模成立社区,小区多由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代管,小区的卫生清扫、水费收缴等工作也都由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负责。

“当时收卫生费,我们只能一家一户上门收,而且只能晚上去,因为白天家里基本都没人,那时一户居民一年的卫生费6元钱。”赵耐香回忆说,那时候的小区基本没有绿化,只有部分企业家属院里,居民会在单元门口种植一些刺玫、柏树等。

“宜居城市”让居住环境更美好

“在我印象中,2010年前后是小区变化最大的时间节点。”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南社区党委书记秦娜回忆说,当时除了部分老旧小区,银川市的小区基本上都引进了物业公司,物业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十一五”期间,银川市提出“两宜城市”建设目标,2008年,我市正式被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授予西北地区首个“宜居城市”称号。数据显示,当年银川市的物业管理公司有174家。“小区由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后,社区的工作重心就逐渐转向为居民开展各种服务和活动了。”秦娜说。

2011年,我市对多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改造内容涉及小区排水、供热管网、小区绿化、物业管理等。“改造前,不少老旧小区屋顶漏雨,道路不平、下水排水不畅,居住环境不是太好。改造后,小区基础设施不仅变新了也更完善了,还基本都安装了监控防盗设备,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不说,也更安全了。”秦娜介绍说。

如今,物业管理更进一步,居民生活更加舒适。秦娜所在的金凤区银新苑南社区管辖的银新苑一区、二区为安置区,2013年以前因物业公司管理不到位,小区环境卫生状况差,此后社区创新举措,由社区代管物业打造出“红管家”服务载体,将社区党组织作为物业服务的主导力量,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红管家”社区治理格局,居民满意度由过去的20%提升到98%,物业费收缴率由30%提高到95%以上。

“未来社区”让幸福看得见

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居安家园社区党委书记蒋凤琴在社区工作了近20年,这些年社区的变化让她十分感慨,“我们社区现在叫居安家园未来社区,在我看来其实未来已经来了,因为在我们小区就能看到未来社区的样子。”蒋凤琴说。

2023年3月,宁夏将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七子连湖社区、满城北街街道居安家园社区确定为全区未来社区试点,以构建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基层治理共同体为目标,重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生活。

“过去小区里哪有舞蹈室、图书馆,赶上节庆时,居民只能在小区里的空地上排练节目,现在,我们社区不仅配有专业的舞蹈室,还有图书馆、乒乓球室、理疗室……”蒋凤琴说,十几年前一次为春节排练节目的场景让她印象很深,当时大家在小区空地上排练,大冬天特别冷,中途还下起了小雪,但为了保障演出,大家还是坚持排练。现在社区不仅有专业的舞蹈室,有需要时还会邀请专业老师为居民进行指导。“变化真的太大了,身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能见证这样的变化,我觉得特别幸福与自豪。”蒋凤琴说。

在居安家园未来社区阳光书坊的隔壁,摆放着一排大小不一的智能自助机。“这台机器可以复印打印,居民通过手机连接后便可打印照片、发票、文档等。旁边这台是‘智能审批一体机’,申请人通过身份证或‘刷脸’认证、信息填报、电子签名、执照打印等一系列操作,便可成功办理政务方面的业务。”蒋凤琴介绍说。

如今的社区更像是一个载体,一个舞台,除了为居民提供基本服务外,还嵌入了各种服务,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比如引进育儿机构,除了向幼儿提供各种服务外,还为家长设置了丰富的育儿课程;开设托育班,解决了居民上班带不了娃的后顾之忧;设置书法室,让退休居民的晚年生活更丰富。此外,还有社区图书馆、夜校、邻里中心、社区食堂、健身中心、小微公园等等。

在采访与回忆中,几位社区工作者纷纷感慨,如今社区的样子,是她们以前根本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到的。作为社区工作者,她们见证了社区的发展,见证了人居环境的变化,更见证了银川人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记者 刘旭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