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连降大雨,一路河水暴涨,满眼民不聊生。道路泥泞不堪,又需昼夜赶路,小女儿又饿又累,直咬杜甫。他担心哭声引来虎狼,只能用手捂住孩子嘴巴。就这样,到了一个叫同家洼的地方,朋友孙宰住在那里,他连夜敲开孙宰家大门,受到了热情招待。孙宰端来吃的,又烧热水给他泡脚。孩子们沉沉睡去,孙宰怕他们饿坏,将其叫起来吃饭。
杜甫望着油灯,心中充满感激。
史书对皇帝的逃亡往往记载详细,对普通人的悲欢却不落字。大唐的诗人们,也极少提及这番细节,似乎这些不配入诗。就像王维自始至终,只留一首“万户伤心生野烟”。唯有杜甫一支笔,画出一幅流民图。
休息了几天,杜甫又携家经华原、三川,到达鄜州(今陕西富县),在羌村安顿下来。
但杜甫毕竟为朝廷命官,心里是有朝廷的。听闻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后,他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计划北出芦子关,向西北直奔灵武。这一路行程千里,近大漠边塞,人烟稀少,徒步而行,难度可想而知,但他还是上了路。此时,叛军势力已至鄂州以北,杜甫走出不远,便被俘获,押至早已沦陷的长安。
这一次,杜甫沾了官卑名微的光。加上他白发苍苍、形容枯槁,根本入不了叛军的眼。所以,被押回长安后,杜仍有行动自由。
转眼,中秋节到了。杜甫望着一轮明月,想着妻子拖儿带女,在鄜州无依无靠,眼泪簌簌落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他心中思念妻子,却写妻子思念自己,勾画出一幅月下美人图,将慈母形象立了起来。这年,杨氏夫人三十三岁,她本为大家闺秀,如今却遍尝悲辛,还遭遇幼子饿死之痛。相比于杜甫,她对盛世的感慨或许更深。
就“给妻子写诗”这件事来说,李白最为热衷,他说不尽甜言蜜语,也懂得花式哄人。杜甫木讷了些,但情义似乎更真。
摘自《大唐诗人行》
薛易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