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油坊院遗址现场。
工作人员在遗址现场。
10月11日,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油坊院遗址考古发掘验收会现场,考古人员公布了在海原县油坊院发现的距今约2.2万年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的重要内容。这一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宁夏考古区域发现空白、时空空白和年代学空白。
为此,我们邀请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宁夏海原县油坊院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李昱龙,带我们一起走进“海原县油坊院遗址”。
黄河文化的一部分
记者:
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海原县油坊院遗址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
李昱龙:
宁夏海原县油坊院遗址位于中卫市海原县史店乡油坊院村。从整个地貌来看属于山前的黄土丘陵地带,其中南华山发育了很多小河流,这些河流都汇入了宁夏黄河支流清水河、葫芦河之中。清水河作为宁夏最大黄河支流直接汇入黄河,葫芦河属于渭河的一条大支流,从南华山发育的这些河流最终都汇入黄河。所以说油坊院遗址也是属于黄河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六盘山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地理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一个地方,区分了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油坊院遗址正好处在这个交界线上,反映的环境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
在执行“六盘山西麓史前遗存调查项目”时,是什么让考古队注意到这个地点可能具有考古价值?
李昱龙:
考古队员需要翻山越岭,有时候要上到山坡上,有时候要下到沟里面,主要是观察断面上有无古人类遗留的石器、遗物、遗迹、动物骨骼等。2020年我们在油坊院遗址断面上发现了很明显的古人类用火遗迹,在用火遗迹旁边和里面都发现了动物骨骼、石制品、烧骨等。从埋藏情况和地层堆积情况来看,它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一般发现遗址后首先要确定年代,确定发现的遗物、遗迹属于哪个时代(旧石器、新石器或者夏商周),然后看它的文化性质。经过判断,油坊院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不只在宁夏,对于全国来说,旧石器时代能保存非常完好的古人类用火遗址都是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基于这一发现,我们选择了海原县油坊院遗址作为发掘的目标。
遗址距今2.2万年左右
记者:
什么是C14测年,它对确定遗址年代有何重要性?
李昱龙:
确定油坊院遗址距今2.2万年左右,是从用火遗迹中采集的木炭中进行测年得到的,用到的就是C14技术。C14是碳的一种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具有明确的半衰期,每经过5740年就会衰减一半。生命体死亡以后,它体内的C14就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衰减,我们通过C14衰减的测定就可以得出这个生命体的死亡年代。我们在遗址中发现的木炭、动物骨骼都属于含C14的遗物,测定死亡年代可以得出遗址的具体年代。
记者:
您认为这些遗物和遗迹能够告诉我们关于当时人类生活的哪些信息?
李昱龙:
这次发掘遗物以石器、动物骨骼、烧骨为主,遗迹以古人类用火遗迹为主。从这些可以看出古人类在油坊院是用火的,加工过食物的。石器就是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工具,狩猎、屠宰割肉、切割兽皮等都会用到。从油坊院遗址发现的这些遗迹、遗物,我们可以判断出古人类如何使用工具进行狩猎采集和加工食物的行为。
填补空白的考古发现
记者:
海原县油坊院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北方旧石器晚期文化有哪些重要意义?
李昱龙:
油坊院遗址距今2.2万年,属于中国旧石器晚期阶段。我们知道宁夏以前发现的水洞沟遗址群距今4万年左右到2.8万年左右,另外一个鸽子山遗址距今1.3万年到8000年左右,而水洞沟和鸽子山之间的时段我们一直没有明确的发现,油坊院遗址填补了年代的一个空白。另一个方面,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通过调查也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一些线索,但是油坊院遗址是宁夏六盘山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的第一个旧石器遗址,填补了区域的空白。
记者:
参与这样一个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考古项目,您个人有哪些感想和体会?
李昱龙: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我们都知道这是个空白区域,希望有所发现,油坊院遗址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大家为能够发现、发掘这个遗址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另外一方面感到这个责任非常重大。我们希望把更多历史信息、考古信息挖掘出来,更好地把宁夏乃至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历史研究好阐释好,这也是能够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一项工作。
链接
海原县油坊院遗址是“六盘山西麓史前遗存调查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一处新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海原县史店乡苍湾行政村油坊院自然村。2024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审批,海原县油坊院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正式立项。本年度发掘时间为2024年7月至10月,发掘面积30平方米,共计发现7个自然层位,3个文化层位,其中第3层为油坊院遗址主文化层,出土有数量较多的古人类用火遗迹和大量的石器、烧骨、动物骨骼等遗物。海原县油坊院遗址分布面积大,保存情况良好,C14测年数据显示为距今2.2万年左右。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