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宁贺兰石印章。
葫芦钥匙扣。
“宁夏故事”系列冰箱贴。
“黄河几字弯·萌古马”系列文创。
“贺兰山岩画——原始呼声”系列文创。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10月13日上午,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暨颁奖典礼在浙江义乌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大赛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旅游商品精华,宁夏选送的70余套作品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共有7套作品斩获奖项,为宁夏的文创产业和旅游市场增添了新的光彩。
样式、功能上有新突破
今年的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辛舍文创的设计师邢龙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其“黄河几字弯·达礼香氛”系列、“黄河几字弯·萌古马”系列摆挂件、“宁夏故事”系列多功能冰箱贴分别获得金银铜奖。
“这几年一直都很关注这个比赛,每次参加也都有收获,这让我更有信心了。”邢龙说,第一次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时,获得了银奖,后来在一些展览中也获过奖,他就觉得文创很有意思。就这样,他陆续设计出了充电宝、无线充电器、挂绳、公交卡套、手机壳等各类包含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产品很是丰富。去年,他设计的“生肖转起来”系列珐琅彩冰箱贴&徽章同样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突破重围,获得了金奖。
今年的获奖作品中,达礼香氛系列包括香片、香薰蜡烛、无火扩香香氛等产品;萌古马取自“蒙古马”的谐音,邢龙介绍,西北的马主要是蒙古马,比较壮硕剽悍,在设计产品时,将它做得更加可爱。宁夏故事系列则是一套相对成熟的系列,“最早做文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设计这个系列产品了。”邢龙介绍,宁夏故事主要呈现宁夏人文地理风光,产品类型丰富,此次参赛的冰箱贴,是览山公园、承天寺塔等城市建筑。“现在普通的文创产品很难打动消费者,这次的产品在样式、功能上都有新的突破。”
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
相结合
自治区级非遗西夏瓷代表性传承人李五奎,自幼便与陶瓷这门手艺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他毅然回到宁夏,全身心投入到陶艺的钻研中。凭借对陶艺的深厚情感和精湛技艺,他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并创立了五奎陶艺工作室,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西夏瓷文化。
李五奎的陶瓷作品,以黄河泥为原料,融合了中国陶艺文化和古人类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种类繁多,尤其是西夏瓷的复烧。他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努力,于2016年成功复烧出千余种西夏瓷品种。
在创作过程中,李五奎掌握了一套从采土到烧制的全套陶瓷制作技艺,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特色。同时,他还巧妙地将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相结合,为作品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在此次大赛中,李五奎的工作室推出了“贺兰山岩画——原始呼声”系列,荣获了银奖。该系列作品同样以贺兰山岩画为主题,创作了各式各样的岩画吊坠,既有风格古朴的,也有色彩鲜艳的。“贺兰山岩画是宁夏文旅一张亮丽的名片,它自带原始神秘的特色,吸引着无数人,而且岩画本身也很适合用陶瓷呈现。”李五奎说,这个系列的挂件有的设计成陶片,模仿岩画本身的效果,有的做成摇铃造型,里面中空,加了陶珠在里面,摇晃起来便会发出响声,非常有趣。
葫芦烙画的新光彩
葫芦,作为中华民族的吉祥物,自古以来便深受人民喜爱。它谐音“福禄”,象征着吉祥与幸福。正是在这个充满吉祥寓意的载体上,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的传承人乔海英,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制作了一系列葫芦钥匙扣,并在比赛中荣获银奖。
自幼受祖父烙画艺术熏陶的乔海英,对葫芦烙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她能灵活应对各种形状的葫芦,在上面烙画出层次丰富、色调鲜明、立体感强的作品,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既保留了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兼具西洋画的严谨写实效果。
面对小巧的钥匙扣,乔海英更加注重设计。她表示:“钥匙扣比一般葫芦小,无法绘制大面积的图案,因此重在设计,图案不在多少,而在于精致雅观。”在这次的参赛作品中,她以荷花、竹子等花卉植物为主,力求精致小巧,便于把玩。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乔海英的技艺,更让传统艺术作为商品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用贺兰石刻一方水土
篆刻,这一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艺术,见证了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此次大赛,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贺兰石印章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立宁的贺兰石印章系列获得了铜奖。
何立宁对贺兰石情有独钟。“贺兰石是宁夏特产的细腻石材,紫绿两色天然交错,非常适合作为篆刻原料。做篆刻时要挑选无裂缝、无水线的石材,可以利用石材的俏色,使作品更加生动。”他介绍,贺兰石产地宁夏有丰富的文化元素,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神、母子鹿等经典图样,被他巧妙地融入篆刻作品中,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宁夏风情。同时,他还将枸杞等宁夏特产作为图案入画,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此外,宁夏本土风光也可以被刻进贺兰石一方天地中,别有韵味。
“宁夏地方文化中,有很多元素深受人们欢迎,通过贺兰石篆刻去呈现 ,也是一种传承和发扬。”何立宁说,篆刻作品不仅要看技艺,更注重创作的巧思和作品承载的文化内涵。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