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举行。
“宁籍在外人才是家乡的骄傲、宝贵资源和至亲家人。”
“家乡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
……
来自故乡的真挚期盼和父老乡亲的深情祝福,触动着游子最柔软的心弦。
10月25日,银川市隆重举办宁籍优秀人才“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盛情邀请在外工作和发展的宁夏籍优秀人才相聚塞上湖城、大美银川,共襄高议、共商合作、共创辉煌。100多位宁籍专家和企业家怀揣回家乡和报桑梓的热忱欣然应约。
本次活动是银川市深入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与宁籍优秀人才携手推进人才兴市战略、全力打造“三都五基地”、加快建设“两地五中心”、助力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具体举措,架起了与宁籍人才共话桑梓、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共绘蓝图的坚实桥梁。
乡音未改乡情不变
“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连续2年保持45%以上增长,加快建设‘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沿黄省会(首府)城市前列。”
“单晶硅RCZ拉晶、铸造砂型3D打印、煤基烯烃、智能电能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单晶电池量产转化效率刷新世界纪录,大型设备铸钢件质量全球领先,自主研发光伏汇流带焊接机打破国外垄断……”
与会宁籍人员走近今日之家乡,一串串攀升增长的数据、一幅幅欣欣向荣的场景,与脑海中模糊的旧时记忆不断碰撞,骄傲之情油然而生,激起心底新的光荣与梦想。乡音未改,乡情不变,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为银川的发展聚心、聚力、聚智。
柏视医疗总裁兼联席董事长徐晨阳数度落泪,在宁籍优秀人才代表发言环节里,他动情地说道:“‘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应心系故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他现场号召:“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与我一道,共同推动宁夏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宁夏!”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宁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我们这些游子应积极响应家乡号召,为家乡的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来兴平说道。
“这里有乡音乡情,更有共同的梦想追求,希望你们带回先进技术、创新理念和丰富经验,共同实现紫色梦想。”图兰朵酒庄负责人郑子丰说道。
奔赴银川 投资银川
今日之银川,发展势头正盛、发展机遇更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支撑、更渴求人才汇聚。
“希望大家常念家乡情,做产业兴宜的实干家。常想家乡事,做‘双招双引’的联络员。常帮家乡忙,做改革创新的智囊团。常念家乡好,做宣传银川的代言人。”活动现场,银川市向宁籍人才发出最诚挚的邀约。
深圳礼遇丝路文化产业策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飞在外创业多年,回归家乡银川的背后,是他对故土的深切情怀和对浓厚乡土文化的认同。“这些年,银川正在飞速发展,文旅产业也在寻求多元化的合作,这也增强了我回银干事创业的信心。目前,我正在为银川设计一条有宁夏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策划案已经完成,我希望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为家乡建言献策,作更多贡献。”刘飞说。
江苏省双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浦东新区教授工作室常务专家朱建国,自1992年离开家乡,偶有回乡也是匆匆。“银川对人才的渴求和政策大力的支持,让我非常感动。3年前,我与银川市科技局合作,引入在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产品,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应用。”朱建国说,本次受邀参加活动,也是想和相关领域企业找到更多合作点,共助银川高质量发展。
“银川产业资源丰富、规模适中,我想通过资本助力,帮助银川优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引入更多上市公司到银川投资兴业。”湖北省宁夏商会会长、湖北楚民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登说。
新征程上,每一个银川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银川正在以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热情欢迎每一位人才的到来。
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活动现场,西安科技大学与银川市人民政府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宁夏京宁开发实业有限公司与贺兰县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与灵武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银川市科技局签订科研合作框架协议。
“我们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将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建研发平台,探索互设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交流合作,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等特色学科转化自身科技成果,在银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或分支机构。”银川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银川市科技局将强化对接联系,跟踪服务,建立双方互访交流合作推进机制,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合作与支持模式。支持我市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就具体项目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对重点落地科技合作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同时支持鼓励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技人员带技术成果到银川以多种形式进行转化和产业化,支持银川重点企业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建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和示范基地,探索通过创新转化机制和模式促进科教服务,引导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具有较大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在银落地转化。
“我们将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在灵武共建教授工作站,选派专家教授到灵武具体企业指导滩羊育种等工作,并通过项目化形式开展合作。”灵武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文婷介绍,根据协议,灵武市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立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交流合作、创新平台搭建、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指导等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着力破解在滩羊育种、品种优化等方面存在的技术和人才瓶颈,构建符合灵武滩羊产业长远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宁夏京宁开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鑫是位返乡创业优秀人才,已在贺兰县投资建设了宁夏京宁数字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提起此次签约,他表示:“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宁夏人,我将与时代同步,与科技接轨,开拓新市场,实现新突破,为银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李阳阳 见习记者 张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