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燕和园小区有件事干得漂亮——媒体近日报道,一年多以来,该小区已经加装35部电梯,其余还未加装电梯的单元居民均签字同意加装。在其他一些小区加装电梯因各种缘由频频受阻之时,这个消息实在太振奋人心了。
老楼加装电梯,不仅是居民有需要,也是老旧小区“逆生长”的有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年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和加装列入重点,就资金共担与筹措提出要求与建议。燕和园小区位于大新镇,是个建成近30年的居民小区,居民中老年人占比72%以上,加装电梯的需求有,可牵扯到费用的问题,大伙儿的意见并不统一。但是最终大家都同意了,怎么做到的?协商。借着小区治理“月月谈”,把这些问题拿出来议,反复谈,电梯选什么型号、怎么入户、费用如何分摊,全都由居民协商决定。至于电梯加装对低楼层的影响,社区领着施工方实地走访,通过技术手段将影响降至最低。而对于电梯施工安全,社区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包括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单位,协调解决施工中的管线问题。工作做到位了、做细致了,居民自然乐意配合。多好的事儿!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满足居民需求,进而是如何做得更好。
事实上,各地近期推出了不少具体举措,比如,西安发文,明确一个住宅单元有一户业主提出加装意愿的,即可启动意见征询工作,助力居民“一键回家”;四川内江提出,申请电梯增设的业主中有老年人、残疾人、失能人员的,应予以优先照顾;武汉则是组建代办平台,从采购安装到后期维护,加装电梯可“一站式”代办……这些举措都在实实在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了政策上的顶层设计,干不干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干!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