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多前,6岁的欣欣(化名)突然出现发烧、咽痛、腹泻等症状,家人以为她是感冒了,可吃药之后效果并不好。渐渐地,欣欣的病情更重了,淋巴肿大,身上还长出了疹子,又红又痒。几经辗转,他们来到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经过体格检查,欣欣被诊断为亲吻病。
亲吻病?欣欣的家人从未听说过这个名词。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芦燕介绍,“亲吻病”又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发,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之所以被称为亲吻病,是因为传播方式是经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播。像大人亲吻儿童、口对口喂食等行为都会导致EB病毒的传播。“很多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EB病毒,也曾被感染过,但由于成年人自身抵抗力强,而且体内的免疫反应机制也很完备,成人感染EB病毒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被传染后,更容易出现症状,且症状可能比较严重。”芦燕说。
随后,儿科医护人员立即对欣欣进行了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病毒、保肝等儿科专科治疗,在中医康复科、皮肤科的辅助治疗下,欣欣10多天后康复出院了。看着恢复健康活力的孩子,欣欣的父母非常感激,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了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医护人员的手中。
芦燕提醒大家,亲吻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感染EB病毒后,一些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腹泻、皮疹等症状,这与感冒、流感的症状十分相似。但亲吻病可能更加危险,一旦发现孩子皮疹、咽痛、发热且持续不退,请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另外,如果成人携带EB病菌,很可能通过口唇的亲密接触,把病菌传染给孩子。芦燕建议,家长不要亲吻年幼的儿童,也要学会拒绝亲戚朋友亲吻新生儿。如果家里有小宝宝,家长从外面回来要先更衣,洗干净双手,再和孩子亲密相处。
记者 沈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