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刘银宁:小小绳结里的心愿与祝福

2024年11月04日  李尚

近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评在广州市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的136件民间工艺美术精品竞相亮相。宁夏5件入选作品参展参评,其中包括刘银宁的编织作品《绳韵繁花》。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兴庆区级绳结编织非遗传承人刘银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作着一件件饱含祝福的作品。

A 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刘银宁的老家在四川,那里的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手工艺更是源远流长。她的家庭是绳结技艺的世家,家中的老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这门手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刘银宁从小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门技艺。

在过去,绳结主要应用于门帘子、打结缝衣、盘扣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技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刘银宁并没有放弃这门手艺,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女工的基础上,她还专攻了服装设计,2021年又跟随自治区级编结技艺非遗传承人刘亚明继续深造编结,至今仍在自学不辍。

刘银宁的绳结技艺不仅限于传统的应用,她创新地将绳结编织成挂件、项链、屋里的挂饰、灯具、摆件,以及沙发和桌子上的靠垫等。只要是绳子,她都能巧妙地编织成各种精美的绳结,让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2年,刘银宁在银川开了现在的这家编结店,专门展示和销售她的绳结作品。刘银宁坚信,传统技艺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为此,她还和团队一起录制视频,推广传统绳结技艺。

B 每一种结都有着不同的寓意

绳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结绳记事。在唐宋时期,绳艺开始兴盛,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

绳结的基础步骤主要分为编、抽、修三道程序。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匠人精心操作,才能编织出精美的绳结。而绳结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它带来的装饰作用,更珍贵的是它寓意吉祥,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刘银宁的店里,墙上展示着各种基础结的样本,包括雀头结、金刚结、蛇结、平结等。“每一种结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她介绍,雀头结寓意喜上眉梢,经常用于绳子的包边或装饰;金刚结寓意金玉满堂、平安吉祥;平结则寓意四平八稳、平步青云。这些绳结不仅美观大方,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除了基础结,有的绳结上还加以串珠点缀,更加美观丰富。这些串珠不仅增添了绳结的色彩和层次感,更让绳结的寓意更加丰富和深刻。

C 绳结与服装设计的结合

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刘银宁不仅擅长编织绳结,更懂得如何将绳结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她创作的《绳韵繁花》作品,就是将绳结技艺与服装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这件作品设计精美,工艺独特,寓意深远,集吉祥与祝福,美好寓意于一体。

“当时编这件作品耗时数月,从创意到设计,再到制作和细节推敲,每一个环节都要推敲。”刘银宁巧妙地运用绳结技艺,将繁花、蝴蝶等元素融入作品中,寓意着生命的美好和多样性。同时,她还注重工艺的细节和设计的图案,让整件作品既具有传统绳结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服装设计的时尚感。

《绳韵繁花》不仅展示了刘银宁的绳结技艺和设计才华,更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D 装点生活 传递美好心愿

除了《绳韵繁花》,刘银宁还精心创作了许多其他绳结作品。其中,《锦绣风光 神奇宁夏》用传统手工艺绳结来体现宁夏的锦绣风光,特别突出了宁夏的三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和黄河的壮美。

在这幅作品中,刘银宁将宁夏各地的特色和风貌生动地呈现出来。黑色代表石嘴山的工业气息;银色代表银川的现代与繁华;土黄色代表中卫的沙漠与黄土;浅绿色代表吴忠的绿洲与生机;深绿色则代表宁夏的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此外,红色代表中宁枸杞的鲜红欲滴;白色代表盐池滩羊的洁白如雪;紫色代表贺兰山东麓葡萄的丰收与希望;蓝色则代表中卫“星星的故乡”的神秘与浪漫。整件作品不仅展现了宁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更传递了刘银宁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意。

此外,刘银宁还创作了以贺兰山岩画为主题的装饰画作品,用传统手工艺绳结来体现贺兰山岩画的独特魅力。

刘银宁的绳结技艺和作品不仅让这一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门传统技艺,用它来装点生活,传递一份美好的心愿。

记者 李尚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