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大学生如何就业 多方给出“金点子”

2024年11月05日  李姝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个人发展,牵动千家万户、体现民生福祉,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市各高校的校园秋季双选会已接近尾声,可喜的是部分学生已经找到心仪工作,但还有一些学生仍在观望中。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高校专家,他们不仅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也对毕业生如何更好就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边找工作边备考成常态

“恭喜你,第二轮面试通过!”10月21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罗付升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此前他在宁夏大学举办的招聘会上,向一家电力冶金集团投递了简历,应聘仪表、电气技术助理岗位,从几十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罗付升非常高兴。他面试的岗位基础工资在6000元~7500元,工作地点在户外。11月2日,记者回访时,罗付升说对方已经发起了线上三方协议签订,目前正在走流程,“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容易,这下心里终于踏实了,我会好好干的。”罗付升说。

除了已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边逛招聘会边准备考公考研也是部分毕业生的常态。宁夏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高心雨目前已经被保送到中国农业大学读研,不过学校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她还是会去看看。她告诉记者,据她观察班里除了一些已经找到工作和确定考研的同学外,其他大部分都在准备考公考编。

宁夏大学经济学(金融)专业毕业生袁诠正在准备考研,备考之余他也很关注招聘会。“我从招聘会上了解到,跟我专业对口的岗位其实不少,但大多都是财会类的岗位,而且感觉本科生的晋升通道相对比较有限,所以我还是打算考研。”袁诠说。

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

宁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杨亚珺介绍,从进校招聘企业和参加招聘会企业的数量和需求来看,今年企业的用人需求明显减少,但在学校就业教育和指导的影响下,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今年,宁夏大学抢抓就业黄金期,持续开展招聘会和校园双选会,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贯彻落实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面向区内4所高校800名毕业生开展培训,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综合能力,切实增强学生求职技能和职场竞争力;针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开展“就业体验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身优缺点,完成自我定位、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同时在实践中了解职场规则、简历制作核心及面试技巧等各项技能,为他们未来的求职之路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秋季校园招聘基本已经结束,接下来,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学校将开展就业帮扶指导和就业能力提升培训;针对拟就业的学生,加强访企拓岗,带学生走进园区、走进企业,拓展就业岗位,促进学生就业;针对考公考研的学生,联合公考培训机构,开展公益培训,提升学生应考能力;针对相对难就业的专业学生,加强就业政策宣讲,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结合专业特色灵活就业。”杨亚珺说。

忌频繁跳槽 勿好高骛远

在近期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举办的招聘会上,可克达拉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招聘一批管培生,短短一下午时间,该公司人事主管刘文斌就收到约100份简历。据了解,该企业今年计划招聘约200人,在近期召开的几次招聘会上已收到简历500多份。刘文斌告诉记者,因为这次招聘的岗位工作地点在新疆,比较远,所以最后可能会有不少投了简历的毕业生选择放弃。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如何高质量就业,刘文斌建议,毕业生最好找一份专业对口,同时自己也喜欢的工作,脚踏实地从基层干起,前期不建议频繁跳槽。

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郭宁宁告诉记者,公司今年计划招聘600人,工作地在宁夏的有3个岗位,分别是财务管理分析岗、项目开发岗、新能源运维岗。

郭宁宁介绍,跟去年相比,公司今年招聘的岗位减少了20%~30%。从事招聘工作六七年,在郭宁宁看来,现在大学生最普遍的问题是有点好高骛远,都想去一些大厂或者国企、央企,所以导致很多人就不了业。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没有很强的紧迫感,本地学生大都不愿意去外地工作也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宽度。

郭宁宁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多实践,抓住每一次实习的机会,提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要放低身段,先就业再择业。“即使在小型民营企业工作,如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再找工作时企业还是很认可的。” 郭宁宁说。

宁夏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有15个生产基地,各省份都有营销办事处,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兵介绍,今年计划招聘126人,在宁夏设岗不到10个,目前在宁夏大学和北方民族大学的招聘会上,每次都能收到五六十份简历,今年线上线下已收到上千份简历,从面试比例来看,通过率大概为10%。

“现在一方面毕业生觉得找工作难,但一方面企业想找到合适的人才也很难,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匹配性比较差。”王兵建议,毕业生要精准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降低期望值。同时要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争取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企业在筛选简历时,非常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他也建议本地学生尝试接受去外地工作岗位就业,而不是一听工作岗位不在本地就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记者 李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