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夏区以党建引领保障基层治理全过程,深度融合“党建引领+民生服务”,聚焦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以为民项目投入为切入点,用心用情倾听民声,用功用力排忧解难。
从居民呼声中找方向
“咱们小区是老旧小区,老年人多,建议安装一些休闲座椅,增设健身步道。”在西花园路街道橡民社区单元长富润宝的组织下,居民们为小区建设出谋献策。经过各单元长深入走访,集休闲座椅、凉亭、步道等于一体的小微公园在社区落地。
北京西路街道金波路社区党委通过在居民楼道内设置可留言、可观看、可回复的留言板,在“一步之间”收集民情民意。截至目前,该社区共收集513条诉求,解决了219条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西花园路街道惠民社区管辖的长兴达小区与火车站小区,均属于开放式老旧小区,临近火车站噪音大,而且长期没有物业管理,居民多次通过“有事找支部”进行反映,社区党委积极申请资金,今年完成了“两区合一”改造,实现人车分离、基础设施升级,还引入了物业,小区居民赞不绝口。
设置单元长、比邻议事板、有事找支部都是西夏区收集“民声”的有效载体,近年来,西夏区探索便民服务大集、移动办公桌、意见征集日等各类举措,收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年均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通过实施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项目,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幸福。
在居民回声中找质效
“去年初,经过和居民代表充分商讨,我们最终决定以‘拆墙并院’的方式,来解决区医院小区、浙江商城住宅楼的公共空间小、基础设施落后问题,项目完成后,居民满意度高达近98%。”北京西路街道幸福巷社区党委书记郭晶晶说道。
兴泾镇兴顺苑社区是一个移民安置社区,居民大多数都是失地农民,归属感不强。在对小微公园、篮球场的亮化升级项目实施过程中,居民反映灯光刺眼、监控设施不完善。经社区实地调研后,通过相关程序及时调整了项目内容,辖区居民对社区赞不绝口。
近年来,西夏区始终坚持项目成效由群众审议,将为民项目测评满意度作为社区党组织考核重点,截至目前已累计硬化修缮道路800余公里,修建老旧小区各类凉亭、儿童滑梯等设施50余座,项目实施满意度均达95%以上。今年,西夏区对近5年为民项目进行了“回头看”,确保专项资金用到实处、取得实效。
向居民欢声里寻目标
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利用为民资金打造集室内运动场、智能书屋、书画室、一站式服务大厅、门球场等于一体的便民服务设施体系,承办老年大学办学、体育培训等各类活动,运动场由第三方机构面向社会运营,低偿反哺社区居民,实现了居民在家门口上大学,社区也被确定为西夏区特色实训基地。
“听说了吗?咱小区地下车库开放临时停放了,外面停车位也多了,还建了凉亭,小区里的人情味又回来了。”连日来,西花园路街道兴洲苑社区广场上大家积极讨论着这个消息。困扰居民10多年的停车难问题得以解决。
据了解,西夏区坚持每年对为民项目进行“回头看”,按照居民反响,鉴定项目实施效果,并将效果非常好的项目列为实训基地、观摩点位等。近年来,西夏区共打造银川市级特色实训基地5个,各类观摩点位20余个,确保从居民的欢声笑语中总结经验,持续提升。
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