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关羽刀法》。
剪纸《孙悟空》。
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在不断传承中总能以新的面貌展现,令人眼前一亮。今年76岁的白仲会是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多年来,他在剪纸世界里深耕细作,不断创新,用作品讲述着一个个关于文化与传承的故事,让传统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1
传统技艺与现代绘画融合
在今年9月到10月举办的“山河壮美石榴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群众艺术作品展上,白仲会的剪纸作品《孙悟空》和剪纸服装系列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其中,《孙悟空》以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形象为创作蓝本,运用了纯熟的技艺创作而成。
这幅黑白点画艺术作品,虽然名义上被归类为剪纸,但其实际呈现的形式更接近于点绘艺术。作品精准地捕捉并描绘了孙悟空面部的每一处细节,这一技法不仅与点彩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以黑白两色构建出了一个深邃且层次分明的视觉空间,孙悟空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纯黑色的背景与主体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使孙悟空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白仲会一直以来都擅长以人像为题材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往往能够捕捉到人物的神韵与气质,赋予其独特的生命力。白仲会的人物剪纸特点在于他能够将传统剪纸技艺与现代绘画技法完美融合,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的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剪纸的质朴与韵味,更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元素,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
02
传统剪纸的创新演绎
在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的一隅,有一个温馨的空间,那里是一个剪纸工作室。走进这间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室,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映入眼帘,它们展现了白仲会的精湛技艺。
白仲会自幼跟随奶奶学习剪纸,除了剪纸他还喜欢书画,因此他创作的剪纸作品,常常有画、有字、有印章,书画味十足。“不管是字画,还是剪纸,都是咱们的传统艺术,把这些老的东西一结合,就是一种创新。”
对于他来说,创新不仅存在于一纸平面,就像其剪纸服装系列作品。他将牡丹花、凤凰、石榴、贺兰山葡萄等元素与服装版型完美结合,不仅展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是一次跨界创新的尝试,让人眼前一亮。
2014年10月,中国·江苏“天道杯”全国武术文化交流大赛上,白仲会与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羽刀法代表性传承人张孝元携手合作,创作的《关羽刀法》的经典剪纸长卷,一举夺得了一等奖,该作品更被组委会永久珍藏。
“当我看到张孝元师傅演练关羽刀法时,那种力与美的结合,让我瞬间萌生了用剪纸艺术去捕捉这一瞬间的想法。”白仲会回忆起创作初衷时说道。为了将这份动态的武术之美定格于平面之上,白仲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尝试。他首先深入学习了文学、影视作品中关羽的形象,从中汲取灵感,再结合张孝元师傅的武术动作,通过反复观察与揣摩,将每一个刀法的细节都铭记于心。
在创作过程中,白仲会利用剪纸的线条与镂空技巧,模拟出刀光剑影的流动感,同时,通过夸张与简化的手法,将关羽持刀挺立的威严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剪都精准无比,既保留了武术的刚劲有力,又不失剪纸艺术的柔美与细腻。
03
不仅是技艺 更是文化的传承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也拥有着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力量。如今,在长城花园社区的剪纸工作室,就汇聚了一群热爱剪纸的人。
谈及工作室的创立,白仲会眼中闪烁着光芒。“三年前,社区想要为居民创造更多文化活动,于是找到我,提出组建这个剪纸工作室。我当即就答应了,因为我觉得,剪纸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白仲会感慨地说。
于是,他发挥了自己的剪纸特长,四处召集对剪纸活动感兴趣的退休老人。一开始,工作室只是一个小房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团人数不断增加,他们便从小房间搬到了一间大房间。在这里,白仲会不仅传授剪纸技艺,更与学员们分享生活的点滴,让这间工作室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觉得,有学员想学剪纸,就不能辜负人家。”白仲会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学员们的深厚情感。在他的带领下,学员们不仅学会了剪纸技艺,更在剪纸的过程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如今,剪纸工作室已经成为长城花园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记者 李尚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