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期,福州市教育局推出局长陪餐制,以此加强监督与指导,更好地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与此同时,威海一学校推出“妈妈餐厅”,以确保孩子吃的食物从源头上最优化。两者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这道防线值得更多力量介入,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妈妈餐厅”,听起来就叫人安心,这的确是个很有新意的样本,其核心价值在于家校合作的深化和食品安全责任的落实。餐厅中,70%的员工都是学生家长,他们既是餐厅的员工,也是学校膳食委员会的督导员。家长们直接参与到食品制作、监督和管理工作当中,形成了一股有力的内部监督力量,也让家长得以更深入地参与学校生活,增强了家校之间的互信。
局长陪餐制则是从行政管理层面出发,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和外部监督,为校园食品安全提供另一层保障。福州要求市县两级教育局局长等管理人员,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学校食堂或校外供餐单位,自行付费点菜,与学生们一同进餐。这种制度的实施,不仅让管理者们能够直观了解食堂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且向全社会传递出了重视校园食品安全的强烈信号,增强了学校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妈妈餐厅”和局长陪餐制,都属于这个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保障师生饮食安全,需从制度、管理、监管和社会共治等方面入手,例如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智慧监管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的透明度和监管效率;鼓励家委会等组织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构建并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