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宁夏文联精心组织开展了“强基工程”——“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深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文化艺术中心和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教育集团南校区,文化润人心,传统焕新彩,为当地群众和孩子们带去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扎染课上,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王语晗为孩子们讲述了扎染的历史渊源,让孩子们了解了扎染这一古老技艺的发展变迁。
活动上,王语晗展示了她亲手设计制作的精美扎染作品,其中原创的老虎枕头尤为引人注目。“它运用了扎染中的捆扎技法,通过对布料巧妙地捆扎,再进行染色,使得普通的布料在染色过程中因捆扎部位的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纹理与图案。”王语晗说。
课上,王语晗带着孩子们染了一块小方巾。她耐心地讲解并示范每一个步骤,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样子,用绳子或橡皮筋将折叠好的方巾进行捆扎、染色,当方巾浸入染料的那一刻,孩子们看着颜色在布料上慢慢晕染开来,满脸写着期待。
葫芦烙画:镌刻故事,传承文化
在葫芦烙画课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嘴山市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改改正专注地在葫芦上展现着传统技艺的魅力。她以“陶母教子”的故事为主题,在葫芦上进行烙画创作。她用手中的烙笔,细致地勾勒出陶母与陶侃的形象,将陶母教子要爱惜光阴、勤奋学习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小小的葫芦之上。孩子们围聚在周围,认真地聆听着这个古老的故事,看着王老师一笔一画地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在葫芦上慢慢呈现。
“葫芦烙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它融合了绘画与雕刻的技巧,通过高温的烙笔在葫芦表面进行创作,使葫芦表面产生深浅不一的褐色痕迹,从而构成精美的图案。”王改改说,她希望通过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传统艺术是美的表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一个图案、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
宁夏花儿:古今交融,唱响新韵
在随后的文艺演出中,自治区级山花儿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撒丽娜带来了两首极具特色的山花儿作品。其中,《眼泪花儿把心淹了》作为一首经典的宁夏花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动人的故事背景。“当年王洛宾途经六盘山时,被五朵梅演唱的这首花儿深深打动,从而改变了他的音乐人生轨迹。这首花儿的旋律充满了悲伤与哀愁,它生动地表达了离别时亲人间那种深深的思念与不舍之情。”撒丽娜说。
另一首《一心想着你》则是一首全新作品,它同样以宁夏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为情境,但表达出的情绪较为高亢欢快,充满了活力与热情。“这首作品采用了交响乐的配器编配,将传统的宁夏花儿与现代的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为宁夏花儿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具时尚感和现代气息,也拓宽了传统音乐的传播渠道。”撒丽娜说。
这些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滋养。
记者 吴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