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个干燥的季节,很多人除了皮肤干之外,还总会上火,导致口干、口渴,有时多喝水也不管用。在传统医学看来,口干不仅仅是上火的表现,还反映了很多健康隐患。近日,记者采访了专家,由专家为您分析引起口干的常见原因,并教您科学补水。
1
口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口舌干燥也分为生理性口干和病理性口干两种情况。“生理性口干,多见于饮水过少、进食过咸食物以及大量干性食物后。通常,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如果没有及时补水,难免会口舌干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女性更年期也可能引起口干舌燥的症状。另外,老年人因口腔黏膜内腺体萎缩、唾液分泌减少,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银川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宋丽介绍。
2
口干+口渴,先排查糖尿病
“总觉得嘴巴发干,喉咙难受,一直喝水也没用。这种症状已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家住金凤区亲水花园小区的张全安(化名)老人说,起初他以为是秋冬换季气候干燥所致,但即使每天不停喝水,口干口渴的症状也没有缓解。近日,张全安就诊后,医生结合他的临床症状完善了相关检查,最后确诊他为糖尿病。
对此,宋丽医生解释说,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导致渗透性利尿,使体内水分丢失,容易出现口干、口渴的情况。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伴有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3
口干+多汗,小心是甲亢
最近,42岁的银川市民张女士因多汗、手抖、口干而就诊。医院里,一套检查下来,医生告知张女士她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身体代谢加速,所以出现了多汗、口干、手抖的症状。
甲亢患者的甲状腺素浓度较高,机体代谢失常,会导致患者能量代谢增快,人体耗氧量大幅度增加,产热量增多,散热加速,人体所需水分也随之增多,患者因此常感觉口干舌燥。
甲亢多见于女性,除了口干舌燥,还常伴有心慌、手抖、多汗怕热、情绪波动等症状。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保护甲状腺?宋丽建议,首先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甲状腺激素会跟着昼夜节律波动,生活不规律肯定会影响甲状腺。平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剧烈的情绪变化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加重病情。
4
口干+眼干,提防干燥综合征
“我是口干了四五年后才确诊的,第一次听到这个病,很意外。”65岁的周阿姨被确诊为干燥综合征。她说自己主要的症状就是眼干,“欲哭无泪”;还有一个明显症状就是一直口干,吃东西特别容易噎,连吃馒头、面包这些都觉得“干涩难咽”。
总是口干,多喝水也不能缓解,晚上睡觉常常会被干醒;眼睛干涩,有摩擦、砂砾等异物感,甚至会欲哭无泪,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段时间,要警惕是干燥综合征。
宋丽介绍,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特别是泪腺、唾液腺,会引起口干、眼干症状,还会损伤肝、肾、肺等内脏器官以及血管、关节、皮肤等。
5
口干+呼吸不畅,
可能是呼吸系统疾病
腺样体肥大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往往有张口呼吸的习惯,这会导致口腔内水分蒸发加快,早晨醒来时容易感到口干。
另外,如果患者有呼吸道感染或鼻炎病史,如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感冒等,导致鼻腔呼吸不通畅,会出现睡觉时张口呼吸的状态,这种状态容易造成清晨醒来后口干舌燥。
6
中医如何看待口干?
在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医生常常会询问患者:“平时有没有觉得口干?喜不喜欢喝水?喜欢喝热水还是凉水?”其实口干作为中医辨证的重要参考,往往能揭示出人体健康的诸多问题。
宋丽介绍,阴虚火旺是导致口干的一种常见原因。阴虚火旺者,由于津液亏虚,阴不制阳,易产生“虚火”。这类患者往往在半夜时候感到咽干,同时伴有腰酸乏力、手足心热、舌体瘦小等。针对阴虚火旺导致的口干咽干,中医主张滋阴清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当归六黄汤等调理。还可以取麦冬、天冬、生甘草各适量,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以缓解口干症状。
另一种口干类型是湿热内蕴。这类患者虽然口干,但并不想喝水,且常伴有口中黏腻、腹胀、大便不畅、舌苔发黄等症状。为了缓解这种口干,可用赤小豆、粳米、生薏米等食材煮粥来喝,以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小贴士
口干这样调理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口干,多喝水总归是没错的,至少可以尽快缓解口干带来的不适。另外,饮食中也可以增加一些清淡的汤水类食物,不仅能补水,还能保证营养摄入。
容易口干人群平时一定要饮食均衡有营养,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症状。
适当吃点带酸味的水果,比如柑橘、石榴、山楂、葡萄、草莓等,在咀嚼过程中,能有助于唾液分泌,可以缓解口干。不过,胃病患者、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的,不建议用该方法。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