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磨人精、夜猫子、起床气……

熊孩子的不良作息,奶舅帮您支招化解

2024年11月26日  陈玲

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仅关系到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关乎整个家庭的和谐。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少养育者对婴幼儿的作息采取放任、纵容的态度。不经意间,宝宝成了磨人精、夜猫子,养成了起床气……那么,如何为婴幼儿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本期请随奶舅吴斌一起来学习。

案例回放

白天午睡时间长,晚上精力十足

家住金凤区宝湖锦都小区的宝妈舒畅(化名),生完孩子重返职场后,宝宝只能转交给婆婆帮忙照顾。宝宝如今快一岁了,好不容易为宝宝培养的作息习惯,也因为婆婆的到来全部打乱。

上午的时间宝宝运动量少,到了中午,宝宝不睡觉老人也由着孙子的性子。到了下午三点,宝宝困意来袭,不用哄睡自己就趴在床上睡了。可是这一睡,就睡到了下午六点。等六点醒来,小家伙精神头十足,见到妈妈回来就追着妈妈要抱抱、要陪玩。舒畅时常陪玩到晚上十一点,小家伙才稍有困意。

对此,舒畅曾几次给婆婆提醒过,下午不能让宝宝睡太晚、睡太久,不想婆婆却说:“孩子还小,多睡觉长个头呢!晚上你们陪不动了我来陪!”

就这样,晚上的时间,婆婆也会常常由着小家伙的性子,在床上玩起蒙被子游戏。宝宝好不容易出现的困意也被赶走了,不到十一点就是不睡觉。

时间长了,因为宝宝的作息习惯问题,舒畅每天晚上睡得晚,白天上班也没精打采。婆婆身体也慢慢吃不消了。

1

“直接戒断”或“间接戒断”

家庭成员都要达成共识

舒畅的育儿困惑,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过。在奶舅吴斌团队对很多幼儿家庭的追踪中发现,现实生活中,对宝宝的作息习惯,养育者通常会以两种方式应对:有的养育者可能会强制性地要求幼儿在睡前不许玩,必须安静睡觉;有的养育者则不知所措或不加限制,对幼儿来说就是变相鼓励不按时睡觉。

对于强制禁止睡前游戏,奶舅将这种比较简单直接的方式称为“直接戒断”,“其实这种方法在操作时会很考验养育者的耐心和决心。这是因为任何限制幼儿的规则都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抗情绪,比如大哭不止以示抗议。养育者在幼儿哭闹时,需要对其表现出明确和坚决的态度,让幼儿知道这个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即使哭闹也没用。”

不少养育者会觉得“直接戒断”这种方式对宝宝不太友好,自己也狠不下这个心。对此,奶舅建议:“如果‘直接戒断’较难实现,不妨试试为孩子限制时间,比如睡前可以玩5分钟,定好闹铃,闹铃响起就要一起放下手里东西安心睡觉,这种方式称为‘间接戒断’。”“间接戒断”需要养育者和幼儿博弈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让幼儿接受和遵守家庭规则。

无论是“直接戒断”还是“间接戒断”,家庭成员之间都应该达成一致,这是在帮助幼儿形成好的作息习惯,不要让幼儿因为家庭成员意见不一致钻了“情感”空子。

2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作息习惯?

事实上,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在睡眠习惯养成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奶舅建议:“一岁之前,养育者应主动提前干预和辅助婴幼儿睡觉。一至两岁,要设置好睡觉规则,逐渐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两岁之后,养育者可以用适当的缓冲方式鼓励幼儿自主睡觉。”

一岁之前,养育者要通过日常观察,充分了解幼儿的睡眠周期,再根据幼儿的睡眠周期,通过抚摸的方式作为信号引导幼儿起床或者睡觉。

一至两岁,养育者要设置好明确的睡前规则。这个阶段的幼儿喜欢模仿,养育者可以和孩子一起躺下并轻轻抚摸其头部和背部,在幼儿身旁深呼吸模拟睡觉的呼吸节奏,孩子通常会随着模仿逐渐进入睡眠模式。

两岁之后帮幼儿培养睡眠习惯,就要用各种折中或缓冲的办法,避免和幼儿发生直接冲突。比如,可以引入“谁先睡着谁就是第一名”等竞争比赛的方式,商量一些奖惩措施,鼓励幼儿自主入睡。

婴幼儿的睡眠习惯,越早培养越好。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可以促进婴幼儿身体发育、建立和谐家庭秩序,还能为养育者后面的照护省去不少精力。

3

午睡时间不宜超过两小时,“起床气”化解应灵活舒缓

在奶舅吴斌团队对幼儿家庭的追踪研究中发现,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控制午睡时长、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幼儿就比较容易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亲子关系也会越发和睦。

奶舅建议:“养育者通常能控制的是孩子的午睡时长,不要放任孩子一直睡。养育者可以按40分钟一个周期计算,睡够1~2个周期便尝试通过抚摸或轻声对话等方式把孩子叫醒。午睡时长不宜超过两小时。”

奶舅说:“在幼儿睡觉前的两个小时内,养育者要避免做太多容易让孩子兴奋的活动和亲子游戏,多做一些比较简单重复的互动,方便孩子进入睡眠模式。在其他时间段,养育者多带幼儿到户外做运动,集中时间让幼儿‘放放电’。”

很多宝爸宝妈面对孩子的起床气无可奈何,有的孩子甚至叫了多遍仍不起床。对此,奶舅提醒养育者,要注意叫醒幼儿的方式方法。

“无论是在早上还是中午醒来,养育者切勿着急把幼儿叫起来做别的事情。养育者可以提前备好一些有味道的维生素糖、酸奶、水果等,慢慢抚摸幼儿的头和身体,确定孩子醒了或坐起来之后把吃的喂到孩子嘴里。这个过程不仅能给幼儿起床起到缓冲作用,还能通过有味道的东西唤醒幼儿。幼儿的意识清醒了,情绪稳定了,再一起比赛起床或是去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奶舅说,养育者叫醒幼儿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睡醒后的行为和情绪,也会间接影响下一次睡觉的情况。

记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