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1米高度”是标尺更是对儿童的尊重

2024年11月27日  《光明日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3个城市进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从“1米高度”视角制定实施社会政策、健全完善公共服务。

“1米高度看城市”,是“蹲下来看孩子”的人文关怀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具象体现。它意味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深度回应儿童需求,保障儿童平等地享受城市资源。一座城市对儿童的关怀、尊重与温暖,也推动城市环境更加安全、包容、有趣。

城市“1米高度”所丈量出的,是城市对儿童的尊重,是社会对未来的担当厚度。当前,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给予儿童更充分的尊重和更细致的呵护,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这需要社会各主体协同努力,更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在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创新,推动“1米高度”教育进课堂,通过课程设计、校园活动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城市建设的责任感。在社会参与方面,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投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汇聚多方力量支持儿童友好项目的开展。此外,加强家庭与学校、社区的联动,提高家长对“1米高度”理念的认识和支持,共同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儿童成长支持网络。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