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艺术改造师

让城乡焕发新的美感与活力

2024年11月29日  冯元春

城市里的彩虹铁轨。

望远市场改造后。

王飞改造的啤酒瓶森林。

最近,一条彩虹铁轨出现在银川兴庆区南塘巷,五彩斑斓的颜色,让人感受到了城市的浪漫。

它的设计师,是艺术改造师王飞。从小就在乡村长大的王飞,这几年用她一次次的热情奔赴和美学创意,为乡村着色美颜。今年她开始接手城市改造。王飞说,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那些废弃的屋宅、老旧的院落,经过改造都能焕发出新的美感与活力。

城市里的彩虹铁轨出圈啦

85后的王飞,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是山上人家·野宿的主理人,也是一名艺术改造师。她的一双巧手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乡村里那些看似废弃的景物,在她的妙笔下,瞬间就能充满了拙朴且美妙的诗意气息。

今年,她接手了兴庆区南塘巷的改造工作,开始从乡村改造转战城市改造。改造了半个月的时间,没想到还没完工,就被路过的摄影博主发现,并发视频到网上,引来好评如潮。

改造650米的南塘巷,王飞将回忆与童真的元素设计到了里面,将废弃的铁轨粉刷一新,并还原了这条巷子的老铁路文化。这里的彩虹铁轨、铁路围墙,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小时候。

为了让路过的孩子能有地方玩耍,王飞还在彩虹铁路旁添加了城市乐高——翻翻乐。“就是一些小木头,可以翻动拼出不同的图案。”王飞表示,因为旁边就是陶瓷小区,她还在墙绘上加入一些陶瓷文化,“我在设计稿上,还设计了不同风格的铁轨,一段是彩虹,一段是钢琴键盘,还有一段是马卡龙色的,我想让每段铁轨都感觉甜甜的。”

虽然还未绘完,最近已经有不少孩子在彩虹铁轨上欢快地蹦蹦跳跳。王飞笑言,她改造城市的思路,其实和改造乡村很像,喜欢就地取材、营造氛围,“我现在做的事,其实也是把乡村的治愈感带回城市。”

每一次改造都是新的创作

让王飞踏上艺术改造师这条路的,是2019年改造民宿的一桩往事。那一年,她把一间民宿盘下来,改造成了自己喜欢的风格,命名山上人家·野宿。这家洞穴风格的民宿,将艺术设计与浪漫风格结合得特别棒。她用贺兰山脚下的枯木、石头、泥土,让民宿小院重新焕发了生机,“它不仅仅是住的院子,它还有我们寄予的希望。”

另外,王飞在吴忠还改造了一片废弃的核桃园,让核桃园变成了治愈心灵的乡村露营地。她说,艺术改造让她着迷,每一次改造对她来说都是新的创作,“我喜欢在我改造的场景里来回转悠。看到需要创作的空间,我就调动脑海里所有的资料,看过的电影,看过的书,听到的音乐,都会成为灵感。我会用所有的艺术符号去改造这个场景,让变化投影进人们日常生活里,再引发人们的思考。”于是,今年三月,在永宁的望远市场改造中,一些充满童趣的画面就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在望远市场,一个小小的黄色梨气球格外醒目,远远望去,梨气球就“坐”在楼顶,那一幕,像极了宫崎骏童话里的场景。

最好的改造是尊重它的一草一木

说起艺术改造,王飞总觉得,设计上不必过于刻意,因为城乡的一草一木本身就很吸引人,“村里的大树,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有自然的风,阳光透过树林落下来的影子……这些都很治愈。城市里的老市场,散落一地的酒瓶,这些对我的创作都很有用。”

王飞说,改造师的任务并不是改变它,而是和它做朋友。最好的改造方式,就是尊重它的一草一木。于是,在她的改造中,人们可以看到废弃的啤酒瓶被一个个捡起,做成了“啤酒瓶森林”;草编斗笠被改造成了一排排浪漫的草编灯,构成了一个时光隧道。

改造时也要允许偶然性发生。记忆最深的一次改造,是在改造灵武的饶有兴渠生活圈烧烤区门头。没有经过设计,王飞偶然得到的一个大树门头。“这个门头我是在做的过程中找到的灵感,一开始,我们利用白蜡树的枝干去做,但是还是太细,不够有质感,就去掉了。”王飞回忆,当时,旁边帮忙的村民也被点燃了热情,一起参与到设计里。王飞在一个干树枝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喜鹊窝,村民们帮忙移了下来放到大树门头上,“那一瞬间,粗犷的树枝、藤条,还有喜鹊的家融为一体,非常好看,感觉乡村和乡野有了紧密的联系。”

王飞说,她希望每次改造的作品,都能让人们有一种经过这里就换了一种心情的感觉。让乡村的治愈感带到城市,将城市里时尚的线条、构图与美学带回乡村,这是王飞的梦想,也是她奋斗的方向。

记者 冯元春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