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青春力量,弘扬志愿精神。记者 张佳丽 摄
近年来,兴庆区以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为抓手,以“兴系你”社会救助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社会保障共同体建设,打造“弱有众扶”幸福标杆,不断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动摸排、主动帮扶,精耕创新实践“示范田”
兴庆区制定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选取掌政镇、胜利街街道、新华街街道、中山南街街道作为试点,梳理筛选出1000户病、残、老、弱等特殊人员,在近3个月的入户走访中,从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身心健康、教育就业、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科学区分高、中、低三类困境程度。
建立工作专班,整合梳理各成员单位帮扶助困政策及服务项目形成“政策清单”,明确项目内容、服务周期,涵盖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能力提升5个方面,满足救助对象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围绕残疾人照护、教育资助、心理干预、志愿者服务、就业帮扶、乡村振兴产业扶持等方面制定42项帮扶政策措施。
高效配置救助资源,打造供需耦合“样板间”
各试点乡镇(街道)打造“救助专干+救助社工+救助顾问”的服务类工作队伍,协同社区专干研判各类“疑难杂症”。结合评估分数,了解服务对象的意愿,形成需求意向。
针对基础生活需求,原则上由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实施救助,针对复杂、急难型需求,上报民政部门进行个案会商,通过分级研判提升救助帮扶效果。根据五级信息共享机制,村(社区)党支部与共建单位成立慈善基金,自发组织爱心捐助,为服务对象提供基本生活救助;乡镇(街道)承担统筹调度职能,精准把控救助资源分配;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负责协调各级部门和单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促进资源高效有序聚合。
截至目前,已动员112家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入驻资源联盟,统筹资金12.9万元,为12户“以老养残、一户多残”的困难家庭提供集中照护服务;搭建非急救医疗转运平台,无偿为11名失能老年人及残疾人家庭提供医疗转运服务;举行“慈善情暖万家”公益活动,为4500名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视力检查,为600名困难老年人开展免费口腔治疗。
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实现提质增能“加速度”
在试点乡镇(街道)打造“兴系你”民生暖心驿站作为资源“中枢”。配备2名专(兼)职救助社工,负责部门沟通、资源统筹配置、个案跟进处理等工作,招募党员干部、志愿者、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组建4支金牌“兴系你”救助顾问团,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特点,协助开展主动发现、困难排查、信息报送、志愿服务等工作。
同时,为贫困家庭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提供赋能服务。凤凰北街街道兴隆社区为困难残疾人、无业家庭妇女等30余人提供非遗麻编技艺培训;新华街街道富华社区“红脚丫”实践基地为周边单亲家庭儿童和残疾儿童提供托管服务;掌政镇为5名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公益性岗位,人均月增收1500余元。
此外,兴庆区还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鼓励宁红社会福利院等5家养老机构开门办院,向困难残疾人、高龄低收入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和助洁服务;积极探索旅居养老模式,推出“边旅游边养老”康养项目,有效提高特困人员照护质量;吸引社会投资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打造“阳光心园”社区精神障碍康复中心,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2100余人次。
下一步,兴庆区将进一步发挥“兴系你”社会救助品牌作用,深化联动协作,扩大资源库共建共享,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整体救助水平和社会救助服务效能。 记者 徐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