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阵地“多点开花”、科普活动有声有色、科技人才荟萃云集、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3.8%,稳居全区第一。
“科普大篷车”打通基层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
近日,市科协科普大篷车走进兴庆区大新镇燕鸽村,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看到“新玩意儿”,村民纷纷涌上前去,戴上VR眼镜体验仿真场景,和机器狗一起转圈,工作人员还为村民们普及各类科学知识,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与乐趣。
近年来,银川市以搭建市域科普大篷车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为抓手,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发展,统筹调度展品实现市域内轮转、县域内互换、服务点临展,大篷车从城镇到乡村,从校园到企业,年均行驶2万公里,受益人数达35万人次。
银川市还积极构建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党委政府推动、科协牵头、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全域科普新格局,印发工作责任清单,推进各单位协同联动、资源共享。打造“筑梦科技”行动、“智惠助老”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等一批品牌科普活动,创新性举办科普作品创作传播大赛、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推动科普阵地建设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12月14日,兴庆区银古路街道大团结社区的科普馆格外热闹,孩子们在馆内阅读科普书籍、参与趣味活动;老人们聆听健康讲座,学习科普知识。该馆以“航天航空”为主题,设置科普实践、智慧手工等不同展区。
“科普要站在民生服务的最前沿,让群众看得见、用得上,感受到实打实的科技力量。”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银川打造的科普阵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力求为大家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科普服务。
领新耘智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全力建设“3D打印+人工智能”科普展厅,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机器人人工智能编程、木艺减材制造等项目,深入了解3D打印技术原理及在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建筑、食品、医学等行业中的前沿应用。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则在景区中融入科普元素,让科普设施走向户外,解决了传统科普场馆开放程度、服务时间受限等问题。
村居社区、科技企业、生态旅游区、中小学校园……处处皆是科普之所。近年来,银川市不断拓展科普传播路径,充分挖掘和整合科普资源,已培育11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一批本地特色科普阵地和26家社区科普馆,通过广泛开展科学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实现科普全时段、全地域、全人群覆盖,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
科技志愿服务队让科普惠民零距离
银川艾齿口腔医院有一支由医护团队及口腔健康宣传大使组成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他们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开展口腔健康讲座宣传、义诊、线上直播等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
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之翼”科普志愿服务队以生动有趣的讲座、丰富的互动环节,让更多群众了解贺兰山的生态保护,贺兰山岩羊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
近年来,银川市健全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志愿服务资源库,广泛吸纳各级学会(协会)、企业科协、社区、学校等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组建以基层“三长”等为代表的12支市级科技志愿服务队和491支科技志愿服务分队,近1万名科技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园区、学校等场所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技术对接、健康义诊、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打通科普惠民“最后一公里”。为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还形成“群众点单——科协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全链条贯通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记者 肖梦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