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摄影 王敏
以前我是个喜欢翻旧账的妈妈。自以为旧事重提,孩子可以举一反三,加深印象,总结经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孩子读初二时上网课,说要用电脑听课,用手机上传作业,我因为要上班,便将电脑手机一股脑儿扔给他。一学期下来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返校上课后,孩子每次回家,拿起手机以查资料为借口玩游戏,我便不由自主地开始翻旧账。站在儿子跟前,眼睛瞪着他:“少玩一会儿手机吧。”
儿子拿着手机,手指灵巧地在屏幕上拨动,头也不抬,“知道了。”
“你上网课时就是因为我没时间管你,任由你玩游戏,成绩才下滑得厉害。”
盯着手机的儿子明显不耐烦,语气很冲:“你又知道我玩游戏了?你什么都知道!每天我都认真听课,按要求提交作业的。”
“你以前还考过班上前三名呢,要不是玩手机,成绩怎么可能下滑得这样厉害?”我不甘心儿子冥顽不化。
儿子更加生气,“你走开,跟你说了不关玩游戏的事,上网课多数同学都听不懂。”他一边说一边将我推出他的房间,砰的一声将门关上,反锁。
暑假时儿子去参加一个培训班,早晨将他叫醒后,他一边看手机,一边吃早饭,俨然将搞笑短视频当成了电子榨菜。任我怎么催,送他到学校时仍然迟到了几分钟。后来的一段时间,儿子吃饭时依然习惯性地沉浸在电子榨菜中,我便开始旧事重提:“不要干什么事都拿着手机,你忘记上次的迟到了?你这样我即便开飞机送你,还是会迟到。”
儿子振振有词:“上次不算迟到。我走进教室时还没开始上课。”
我气急,不知不觉提高音量:“早晨的时间宝贵,你就不能抛开手机,早点到学校去背背书吗?”
儿子音量更大:“你不要唠叨了。我自己知道背书。”
每次翻旧账都以双方的不快、生气,甚至发怒告终。不得不妥协和闭嘴的是我,情绪郁积在心的是我。丝毫没有我想要的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翻旧账撞了无数次墙后,我开始反思,要是别人老是跟我提糗事,我的心情会怎样?我想起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见到我后当着众人的面叫我以前的绰号。当时涌上心头的不快,真希望她立马从我眼前消失。
翻旧账其实是在揭伤疤,感受到痛的一方难免会反抗。我跟儿子翻旧账,完全是无效沟通。不知不觉中,我还给他贴上一个我俩都不愿看见的负面标签,那就是玩手机成瘾,离不开手机。
细想一下,事实也不是这样的。儿子一直没有强制要求给他单独配手机,除了周末,他是没有机会玩手机的,通常他会看着时间,主动收拾书本行李,提前让我们送他去学校。
反思一下,我的确喜欢放大他的缺点,爱翻旧账。于是,翻旧账成了我俩争吵的导火线。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说:“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陪伴孩子时,需要多看他们的优点,专注当下,就事论事,不翻旧账,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智慧的妈妈。
◇张绍琴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