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戏剧《铭铭》银川开演 一起近距离感受肢体戏剧的魅力 2025年01月03日  冯元春

12月31日,阿那亚特邀肢体戏剧《铭铭》在银川遥剧场上演,这是遥剧场新年季的演出剧目。观众们观看剧目,仿佛走进光怪陆离的梦境里,与演员们一起尽情遨游。大家一起近距离体会到了肢体戏剧的魅力。

通过肢体

和观众产生互动

《铭铭》这部剧没有语言,主要是通过肢体和观众产生互动,然后通过视觉和听觉上一些比较强烈的感官刺激,来呈现表达剧情。很多人不了解肢体戏剧,对此,《铭铭》的创作者孙铭池导演解释说,肢体剧场其实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剧场艺术,“它不会把剧本放在这个剧最重要的位置,因为演员、剧本、灯光、音效、声音,所有这些元素的位置都是平等的。我们会把每个元素当成一种创作的手段,拿出来重新创作,最后推出一个综合性的剧场艺术”。

观看完《铭铭》,很多观众都感慨不已。“这部剧给了我太多联想的空间。”银川戏剧迷张嘉最近看完这部《铭铭》,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欢。他第一次接触肢体戏剧,就被这样新奇的剧情吸引了。剧中的巨型布偶娃娃贯穿了整部戏,美人鱼吐泡泡的环节,让人印象深刻。最后那场提线木偶的戏,有非常强烈的孤独感,更是令台下观众纷纷动容。

由11年梦境记录积累成剧本

孙铭池是当代剧场实践者、2023阿那亚戏剧节特邀剧目《铭铭》导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表演艺术、跨媒介创作。他曾参加阿那亚戏剧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乌镇戏剧节、俄罗斯金砖国家戏剧节,代表作品有《异常》《铭铭》《日常》《向下》《吉姆·乐园》等。

说起《铭铭》的创作过程,孙铭池表示,《铭铭》是2022年创作出来的肢体剧场作品,首演是在杭州,后来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演过一个版本。再到2023年的阿那亚演出,则是另外一个版本。

他表示,这个作品是以他过去9年间的一些梦境作为原始素材做成的肢体剧场作品。“我有一个记录自己梦境的习惯,大概记了有11年的时间,一共记录了300多个梦,有4万多字。后来,这些文字素材就成了演出的创作灵感。”

《铭铭》的表演空间发生在相对集中、聚拢的场域当中,表演者将针对其物理结构和场域能量与观者共同存在。在真实与虚幻中,表演者将私密的一切融为一场梦境,邀请观众进入这场失重的狂欢。两年半的时间里,《铭铭》这部肢体戏剧在银川、北京、沈阳、长沙、广州、厦门、苏州、石家庄、杭州都上演过,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肢体剧场是偏感受的

谈起这部剧,孙铭池坦言,这部剧表面上是非常绚丽多彩、特别好玩儿的,但内核是悲伤和孤独的,“这些需要观众们去看去体会,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判断剧情的情感。”

话剧作品的表达更多是建立在台词上,而肢体剧场它没有台词,只是一个纯视觉和听觉的产物,所以说它更注重观众的个人感受。孙铭池说:“我创作的初衷很简单,我想创作无压力的、没有说教的作品。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创作,可以让大家轻松一点。”

“在遥剧场演出很享受!”

《铭铭》此次在银川遥剧场演出,遥剧场艺术总监李思遥是本剧的制作人。他表示:“与孙铭池导演的合作非常愉快!”

孙铭池与银川的缘分要从2024年的8月份说起。那是他第一次来遥剧场演出。那时,演出是在第八大街的老剧场里。与上次不同,这次是在悠悦城的新剧场演出,孙铭池对新剧场的环境氛围很享受。

“因为新剧场是沉浸式的,不设观众固定席位的场域。观众是坐在地上看剧的。看剧的时候,演员和观众是一起沉浸式表达、互动与感受,大家的状态都非常好。”孙铭池坦言,对银川戏剧市场,他还是挺感兴趣的,因为他能看到很多不同的观众。他们是因为内心非常热爱,才走进剧场去看戏剧的,这让他非常开心。

记者 冯元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