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宁县大战场初级中学侯恩宇同学的画作《智能光合利用枸杞采摘机》入选第四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北京、澳门同步展出。这幅画里,有他对科技的幻想,有对家乡的深情,更有少年对世界的美丽憧憬。
一只“手”可以伸多长?
你数过星星吗?侯恩宇已经不记得,自己数过多少次星星。他向夜空伸出手,稚嫩的手指似乎总是捕捉不到闪烁的星芒,数了一会儿,全乱套了。
如果能把手伸向太空就好了。在那只小手指过的方向,在地球之外的空间站上,航天员已经开始借助机械臂作业。在各种照片以及模拟画面中,可以看到蓝色星球旁,一只擎天巨臂伸展在辽阔的太空,在更大的范围活动筋骨。
侯恩宇扶了扶眼镜框,从电脑屏幕上仔细观察那只机械臂,观察它的每一个关节包含多少种几何形态,观察它工作时能展现出多少无懈可击的技术逻辑。
看完这些令人激动的照片与讯息,侯恩宇想到接下来要画什么了。机械,是他画里最常见的主角,从小时候的钢铁蜘蛛、兔子机器人,到现在各种智能机械装置,它们总是画面主体,光怪陆离又合情合理。
这一次,侯恩宇的手不伸向天空,而是伸向大地,同样是机械臂,也可以摘枸杞。
让智能机械造福枸杞产业
侯恩宇家住中宁,那里盛产枸杞。每年夏秋季,红红的小果子挂满枝头,当地的采摘工人就开始忙碌了。侯恩宇的奶奶也当过采摘工,每次干活的时候要戴着遮阳帽、系着小汗巾。因为采摘时常常要钻到枸杞地里,又闷又热,劳作一天腰酸背痛,手也总被扎破皮。
这么辛苦的活,要是能让机械去做该多好。于是,侯恩宇画了《智能光合利用枸杞采摘机》,而且,这采摘机还是集采摘、分拣、干燥、包装等流程于一体的智能机械。
画面上的机器像一条龙,红红的枸杞源源不断流入,像是为这条龙注入的血液。这幅画入围第四届“天宫画展”后,在中国空间站展出了。中国空间站是个遥远的地方,对侯恩宇来说,像是另一个次元,他在那里看到自己的画,感到既遥远又亲近。
喜欢机器人,画出缤纷世界
今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在工业机器人密度方面,中国以每1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的密度,在全球排名第三。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国际重要指标,也是侯恩宇这样一位宁夏少年的憧憬。
从三五岁的涂鸦开始,侯恩宇画的机器世界越来越精密、复杂,背景从画纸的空白到天空、海洋、沙漠等具体的场景。“等到中宁的枸杞地上也有智能机器作业,那就太了不起了。”侯恩宇说,他喜欢机器人,喜欢《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因为他正直、勇敢、善良,而且有着强大的力量,能让世界变得更好。而侯恩宇觉得自己也可以,因为他会画画,能画出那些五彩缤纷的世界。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