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加快建设医教强市 筑牢群众幸福根基 2025年01月14日 

医疗和教育是民生之本,医教强市建设,不仅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核心举措。对于2025年银川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坚决打好增进福祉攻坚战,加快建设医教强市,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都感受颇深。大家纷纷表示,在新的征程上,将在助力打造教育医疗新标杆上继续努力,为实现全民健康和教育的全面发展,筑牢“幸福根基”而不懈奋斗。

实现医教并进

让市民获得感满满

“尽管银川在科学教育示范校创建上成绩显著,但仍有提升空间。”

2024年,银川市积极落实医疗健康“五项计划”构建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同时精心布局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医教并进,让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市政协委员遇旻认为,当前,银川已有十二所中小学成功挂牌“全国科学教育示范校”,这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热爱科学且专业素养高,借助项目化学习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在课程体系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化实践环节,搭建创新工作室,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空间。

“尽管银川在科学教育示范校创建上成绩显著,但仍有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素质,打造德才兼备、富有教育家精神的中坚力量。”遇旻建议,银川需深化集团化办学,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市、县、校三级联动,催生更多优质资源以满足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此外,还要积极营造浓厚科学教育氛围,与科研、科创企业合作,共享家庭科学教育资源,组建科技志愿辅导员队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助力银川培育更多高素质科技人才,推动科学教育蓬勃发展。

对于深入实施医疗健康提质优享计划,市人大代表陈娟建议,打造更多基层专业医疗团队,实现医务人员相互流转,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合理利用,进一步推进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实现分层诊疗,减轻居民就医压力。同时,加强数字和数智医疗顶层设计,让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落地,并积极推动医疗数据的示范应用,推动诊疗质量与效率。

加快医教强市

让群众幸福感满满

“教育要大力推动数字化赋能转型,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学习新样态。”

医教强市离不开基层医疗力量的支撑。市政协委员马皓建议,构筑健康银川基石,针对日益突出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短板,建议优化人员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实行区域内编制总量管理和统筹调剂使用,对急需引进的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特设岗位。

马皓还建议,优化薪酬管理体系,对岗位津贴、生活补贴、全科医生补贴等可发放的绩效项目明确具体标准,授权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建立考核到人的标准化工作当量法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工作量、工作实绩、业务能力和基层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确保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同时,优化职称评聘和队伍结构,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人才成长的蓄水池。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以及确认的基层卫生骨干人才,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形式。积极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政策,提升职业荣誉感和行业吸引力。

加快建设医教强市,可以有效筑牢群众的“幸福根基”,让广大群众更有幸福感。市人大代表冯丽玲建议,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学生德育工作体系,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三全育人”模式。

“教育要大力推动数字化赋能转型,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学习新样态。”冯丽玲说,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培训与成长,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 李慧娟 马军 王一平 叶於亭 李鲲鹏 李阳阳 闫茜 刘旭卓 雷梦 张嘉仪 王辉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