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慢慢消失的足弓 可能正在伤害你的全身 2025年01月15日  刘威

在复杂的人体足部结构中,足弓如同一座精心设计的桥梁,从高处落下时减震、前进跳跃时发力……足弓不仅在日常行走中为我们提供稳定的支撑,还在我们跑跳、运动时发挥缓冲和推进的关键作用。然而,当这座“桥梁”出现塌陷,即我们常说的“足弓扁平”时,一系列足腿问题便可能悄然而至。

那么,足弓塌陷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健康困扰?脚底下的足弓,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本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关节与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宋强带您了解足弓的这些事。

足弓不起眼

作用却很大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脚下足弓的存在感不强,但它的作用可不小。正常的足部就像一座精巧的拱桥,足弓赋予了双脚弹性与稳定性,让人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奔跑、跳跃。

宋强医生进一步解释,首先,当我们的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同时,足弓的拱形结构能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另外,足弓具有坚韧性和弹性,可以使足部在离开地面时获得一定的推进力,有利于行走、跑、跳等活动。

“可扁平足的人,他们的足弓较低或缺失,这就使得双脚在行走和运动时缺乏足够的支撑,宛如行走在松软的沙滩上,每一步都格外费力。”宋强医生打了个比方。

人老了走路容易累

可能是足弓塌陷

“年轻时挺能走的,怎么上了年纪,走一会儿就觉得累,脚还疼得不得了。”68岁的李阿姨近几年发现自己的鞋子越穿越大,还总是出现走路脚疼的情况,到足踝门诊就诊后发现自己的足弓塌陷很严重,变成了扁平足。

年纪越来越大,你会发现脚心离地面越来越近,走路越来越累,足弓似乎在不断塌陷。

对此,宋强医生解释说,这是因为人老了,韧带和关节囊松弛,足弓弹性渐渐丧失,出现足弓塌陷,足部韧带过分拉扯,不仅容易疲劳,而且会经常感到脚痛。时间长了,还可能诱发腰痛。

足弓为什么慢慢消失?

足弓塌陷一般指的是纵弓塌陷。医生在临床上发现,很多人的足弓是后天变塌的。除了年龄增长因素外,体重过大,后天继发炎性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糖尿病继发夏科氏关节炎等),外伤崴脚,副舟骨、继发胫后肌腱炎,日常姿势体态不佳,比如总爱单肩背包,运动不当(膝内扣做负重运动等)、穿鞋不科学等都可能会引起足弓后天塌陷甚至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实心脚”、“扁平足”的说法。事实上,扁平足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的与家族遗传史有关,后天性的主要是因外伤、骨折、肌腱损伤等导致的。

足弓塌陷

更容易发生足底问题

“扁平足患者在行走时,由于失去了足弓的缓冲减震作用,容易感到酸痛、疲劳。扁平足患者在行走或者站立时,脚后跟内侧总是受到磨损,容易感到疼痛,再加上局部血液循环不通畅,就可能会引发足跟腱鞘炎、足底筋膜炎等疾病。”宋强医生介绍。对于儿童来说,严重的扁平足,也可能会影响踝关节,继而影响膝关节,向上会使髋关节及骨盆倾斜,从而导致脊柱的力线不正,最终会影响脊柱的发育。

一旦发现足弓塌陷了怎么办?宋强医生介绍,如果儿童6岁之前足弓塌陷没有引起疼痛,可以不用治疗,因为足弓是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出现的,一般是在6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如果儿童及成人足弓塌陷伴有足部疼痛、行走受限甚至继发了骨关节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足弓太高也不好

足弓过低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足弓是越高越好吗?不,其实高弓足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足部畸形。

“高弓足的患者,其站立跟行走能力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走路时脚底慢性疼痛、走路不稳、容易崴脚等,或导致足底筋膜炎。此外,高足弓患者的足弓内外侧增高明显,容易继发足趾畸形(爪形趾)、O型腿、足内翻、马蹄足等。”宋强医生解释。

当出现高弓足并严重影响生活时,应及时到足踝外科就诊,做进一步详细的检查和分析,进行针对性治疗。

特别

提醒

常穿软底鞋

足弓吃不消

生活中,不少女性喜欢穿底子又厚又软的鞋子。但宋强医生提醒,柔软的鞋底虽然能暂时带来舒适的感受,但长期穿着可能存在一些健康隐患。“这是因为软底鞋子对足弓的保护和支撑作用不强,不仅使脚部容易疲劳,还容易出现一些损伤,如韧带炎症及足底筋膜炎等,长期穿下来还可能引起足弓塌陷。”

在家自测足弓状态

取一张A4白纸,平铺在地面上;双脚微微打湿,踩在纸上,印出脚型。可以看到,足底偏中间的位置有一块空白。正常情况下,空白部分的宽度与整个足宽的比应为2/3;如果比值<2/3,则为低足弓或扁平足;比值>2/3,则为高足弓。通过简单判断后,可以去医院通过X线检查进一步确诊判断。

宋强医生出诊时间

周一全天: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本部足踝外科门诊

周二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冲击波门诊

周二下午、周三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关节外科门诊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