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苦等470天 加沙停火协议生效 2025年01月25日 

1月21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一名女孩背着一名男孩经过建筑物废墟。

1月21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两名男子在建筑物废墟旁拥抱。

巴勒斯坦民众乘车返回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

搭载获释以色列人的直升机抵达以色列拉马特甘的一所医院附近。

“470:11:15:00”,在位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防部门前广场上,黑底红字的计时牌随着本轮巴以冲突进行,一秒秒无声地跳动着。

当地时间1月19日11时15分,加沙停火协议生效。历经470个漫长的日夜,冲突终于迎来难得的停歇。

计时屏幕下,聚集着成百上千的以色列民众。他们眼中既有疲惫,也有渴望。旁边另一块屏幕上,新闻画面正直播着停火协议实施动态。

A “换人”是促成停火的关键

17时许,直播画面中,3名在加沙地带被扣押了470天的以色列女性终于出现。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武装人员护送下,她们坐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车辆,车辆四周被巴勒斯坦民众挤得水泄不通。画面的背景是支离破碎的街道和随处可见的废墟。

这3名获释人员随后被移交给以军,送至一处中转地点与她们的母亲团聚。

这3名女性是根据停火协议获释的第一批被扣押人员。当屏幕上显示她们乘坐的车辆缓缓启动,以色列国防部门前广场上爆发出一阵欢呼。有人挥舞着手臂,有人热泪盈眶。

470天前,即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突袭,导致约1200人死亡、约250人被带到加沙地带扣押。以色列随后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加沙地带陷入无休止的炮火与死亡。迄今,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4.6万巴勒斯坦人失去生命,生离死别无处不在。

“无尽战火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在国防部门前广场上,以色列人大卫对记者说。“无论在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许多家庭都在经历着无法言说的苦难。我们需要和平共存在这片土地上。”

18时许,以色列军方宣布,3名获释女性已安全抵达以边境。以军发布的图片和视频显示,3人各自拥抱母亲,喜极而泣。经初步检查后,她们搭乘以军直升机前往特拉维夫的医院接受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B 停火协议刚生效,加沙民众迫不及待踏上回家路

这一天,许多巴勒斯坦家庭也将迎来久违的团聚。当晚,90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获释,他们走出被高墙包围的以色列监狱,充满期盼地乘车驶向等待已久的家人。据巴勒斯坦方面统计,近年来已有上万名巴勒斯坦人因“危害地区安全”等指控遭以色列关押。

在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和纳布卢斯,庆祝的人群涌上街头,燃放烟花,挥舞国旗。在拉姆安拉附近的卡兰迪亚难民营,巴勒斯坦人沙德一家早早布置好房间,挂上彩带、备好糖果,等待17岁的女儿回归。“我的女儿被关押了1年多,我此刻的心情,真的难以形容。”沙德的声音中既有压抑的激动,也有难掩的苦涩。

根据协议,停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持续42天。哈马斯承诺释放33名被扣押在加沙地带的以色列人,以色列则需释放189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

一名哈马斯高级官员告诉法新社,下一轮互释在押人员将在25日进行。

团聚的喜悦难以冲淡15个月战火造成的痛苦,大批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失去家园和亲人。

停火协议刚生效,大批流离失所的加沙民众就迫不及待踏上回家之路,但家园已经沦为一片废墟。一名不敢公开真实姓名的48岁女性告诉美联社,她回到加沙地带北部的拜特拉希耶后,看到自己和邻居的房子只剩残垣断壁,街道上不时能看见无人收殓的遗体,有些看上去已经死去数周。一些人开始在瓦砾中搜寻下落不明的亲人,另一些人着手清理环境,以便搭建帐篷栖身。

“我们终于回家了。虽然家已经没了,只剩瓦砾,但这是我们的家。”加沙北部杰巴利耶的居民拉纳·穆赫辛说。

C 观察 持久和平仍脆弱

停火协议生效并非一帆风顺,较原定时间推迟近3小时。原因是以色列一度称未收到哈马斯提供的计划于当天释放的被扣押人员名单。以军炮兵和战机随后袭击了加沙地带北部和中部的多个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15个月后,加沙地带终于迎来和平曙光。协议生效历经波折预示其全面执行挑战重重,维系和平的根基依旧脆弱。

此外,加沙地带其他地方的场景更加引人注目。数千名哈马斯警察身穿制服,重新出现在街头,维持秩序,即使在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他们。

英国《金融时报》21日一篇报道说,哈马斯没有卷土重来,而是在经过15个月的地下游击战后,从废墟中走出来,准备再次治理加沙。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这凸显哈马斯仍然是加沙地带的主导力量。

按照《华尔街日报》报道的说法,哈马斯从地下转为地上活动,表明随着加沙地带重建工作展开,参与援助的国际团体和外国政府仍需要同哈马斯合作,而以色列一直希望阻止这种情况。

以色列外交部长吉德翁·萨尔近日称,加沙停火只是暂时,要想战争永久结束,哈马斯必须在后续谈判中同意放弃权力。他承认以色列尚未实现摧毁哈马斯军事和治理能力的战争目标,暗示不排除重启战端的可能性。

D 停火协议挑战多

停火协议生效后,人道救援物资开始通过拉法口岸运往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安全部门人士告诉记者,19日当天,已有多辆装载人道救援物资的车辆经过以色列方面的检查后进入加沙地带。与此同时,成千上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有关加沙停火能否持久,分析人士指出,停火协议涉及多个阶段,时间跨度大,存在多次交换在押人员及遇难者遗骸的“敏感关键节点”,协议能否全面、平稳落实将考验双方诚意。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赵军表示,历史上有不少巴以停火或和解的协议以失败告终,此次双方能否全面落实协议条款还有待检验。一方面,以色列可能随时寻找借口发起军事行动,哈马斯也可能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出现反击以色列的行为;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影响不可忽视。美国新一届政府并非“两国方案”的支持者,或将给停火协议分期执行带来不确定性。

E 下个目标是胡塞武装?

加沙停火协议生效后,以色列同胡塞武装之间的冲突成为地区新焦点。2024年12月以来,以色列和胡塞武装互相袭击的频率升高。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冲突可能会缓和,但如果停火协议破裂,双方或将重新发起攻击,导致冲突升级。

也门战略事务研究员穆斯塔法·纳吉表示,胡塞武装攻击以色列主要是表达对巴勒斯坦的支持,胡塞武装袭击红海水域的美国军舰是因为美国不但支持以色列,还多次对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空袭。胡塞武装并未展现出追求长期、全面战争的意图。同时,以色列的战略重心仍在应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以及伊朗。美国同样不希望中东局势因胡塞武装而失控,特别是在保障红海航运安全方面。

纳吉指出,虽然以色列和胡塞武装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较低,但目前仍存在冲突升级的触发点。

消息人士透露 埃以讨论加沙停火协议第二阶段内容

据埃及安全部门消息人士透露,以色列代表团于22日抵达开罗,与埃及方面就加沙地带停火协议第二阶段内容继续进行讨论。

匿名消息人士对记者说,以色列代表团成员包括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和以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的官员。埃以双方讨论的重点包括重新开放拉法口岸巴勒斯坦一侧,允许巴勒斯坦伤员通过。此外,埃及坚持要求以方从加沙地带和埃及之间的“费城走廊”完全撤军,而以方寻求在该区域保持部分军事存在。

消息人士还说,埃及和以色列安全官员根据加沙停火协议条款,讨论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进一步交换在押人员的问题。

综合新华社、《潇湘晨报》

本版图片均由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