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在宁夏 也能尽享海鲜盛宴 2025年01月28日  王敏

除夕至,宁夏的大街小巷早已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市民们为过年准备的年货里,不仅有西北本地传统美食,还有各种本土出产的海鲜——虹鳟鱼、南美白对虾、大黄鱼……这些美味让人难以抗拒,它们的故事更是令人好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踏上一场宁夏海鲜的奇遇之旅吧!

贺兰县游出了海鱼

“近些年,宁夏贺兰县的海鲜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西北地区水产养殖的典范。”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高级工程师黄晓晨介绍说,贺兰县通过科技创新,利用内陆盐碱水模拟海水环境,已成功实现了海鱼陆养模式,打破了传统观念中西北地区不适合海鲜养殖的固有印象。例如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其从福建引进并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斑节虾、黄鳍鲷、大黄鱼等海鲜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与福建宁德师范学院合作,成功解决了大黄鱼在盐碱水环境中的养殖难题。

2024年,宁夏海鲜产量达到1838吨,成为西北五省区水产品种最丰富、单产最高的渔业主产区,其中,青蟹、斑节对虾、香鱼等品种的产量尤为显著。

金子般的大黄鱼

大黄鱼,肉质美味,其身体长条,两侧稍微扁平,背鳍又长又硬,尾巴像一把小叉子。金黄或黄褐色的身子,在水中时泛着光亮,像是用金子做成一般。大黄鱼是群居动物,繁殖季节,它们会成群结队地在浅水区产卵,那些卵是飘在水面上的,随着海浪四处漂泊,孵化出小鱼。

不过大黄鱼的美味和营养也带来了麻烦。由于过度捕捞,它们的野生数量减少了很多,现在已经被列为极危物种。“所以,现在我们吃的大黄鱼,很多都是人工养殖的。”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湾”)负责人强佐洲说,他们有银川第一批养鱼大棚,是银川渔业升级转型“试验田”,也是银川本地最先尝试用盐碱水养殖大黄鱼的基地。

海里的“高级牛肉”石斑鱼

贺兰县晶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内,科技感满满。这里有专门的设备监测水温、氧气含量和酸碱度,大数据智能技术用于精确喂投和用药,减少污染……公司引进养殖了淡水石斑鱼、福瑞鲤、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等10余种名优品种。“我们同时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化肥使用,实现了鱼稻共生。”贺兰县晶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长城介绍说。

在这些引进的品类丰富的海鱼中,以石斑鱼最具观赏性。仔细看石斑鱼身上的斑点,就像是海洋中的艺术品,每一块的形状和颜色都独一无二,有的石斑鱼身上的斑点甚至能让你想起星空或者抽象画。高长城介绍说,石斑鱼的肉质更是一绝,就像是海里的“高级牛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时尚达人”黄鳍鲷

在蓝湾,颜值高的还有黄鳍鲷,这个“时尚达人”穿着青灰带黄的“外套”,身上还有灰色条纹点缀,看起来既时尚又低调。

“这些小家伙胃口好得很,从不挑食。”强佐洲介绍说,海中的黄鳍鲷很“宅”,不喜欢长途旅行,就喜欢在家附近的岩礁区晃悠。它们对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但也能迅速适应,最适宜的温度是17℃到27℃。“黄鳍鲷不仅好吃,而且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等特点,在养殖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超级爸妈”斑点叉尾鮰

石斑鱼不爱动,但斑点叉尾鮰就不同了,它就像是一位穿着斑点外衣的“游泳健将”,身材修长,前宽后窄,看起来就像是一枚水中的“小火箭”。

黄晓晨介绍说,这位“斑点先生”可是个超级适应高手,无论是温暖的水域还是稍微凉一点的环境,它都能生存。等到繁殖季节,它们就会变成“超级爸妈”,会精心挑选产卵的地方,然后雌鱼产下成千上万的卵,雄鱼则负责守护这些卵,直到小鱼苗孵化出来。“斑点叉尾鮰不仅长得快,肉质还超级棒,没有那些烦人的小刺,吃起来又嫩又滑。”高长城说。

高营养的虹鳟鱼

说起游在宁夏的海鱼,虹鳟鱼可是相当有名。走进位于贺兰县常信乡的宁夏黄河水产种质资源场内,仿佛进入了一个诺大的海鱼馆。“我们是在去年4月份,引进了1万余斤的虹鳟鱼鱼苗,今年在市场上,大家就可以品尝到了。”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理董跃辉介绍说,虹鳟鱼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冷水性鱼类,原产于北美西部,其背部颜色多样,有苍青色、蓝绿色,甚至是棕色,因身体两侧有一条像彩虹一样鲜艳的条纹而得名。虹鳟鱼可以长到很大,有的甚至能超过一米长,体重达到3公斤左右。

“虹鳟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长期吃对心脏特别好,能帮助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而且,它的鱼皮和鱼肉对皮肤也好,还能帮助强健骨骼,鱼卵的营养价值也是相当高。”董跃辉说。

喜欢旅行的南美白对虾

走进位于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的宁夏凯弘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这里的对虾值得说一说。

南美白对虾也是一种有趣的生物,它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那里水温适宜,还有丰富的食物供它们享用。但当它们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从出生的河口和沿海水域,成群结队地迁徙到更深的海域去。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海洋派对,它们聚集在一起,浩浩荡荡地向深海进发。这场迁徙不仅是寻找美食的旅行,也是它们寻找伴侣、繁衍后代的重要时刻。

“我们的养殖基地占地300亩,有60个养殖棚,每个养殖棚约300平方米。”宁夏凯弘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凯晨介绍说,通过小棚养殖,可以有效把控水温、调节水质,养出来的南美白对虾肉质细嫩鲜美,最大的个头可达到17厘米至18厘米。

记者 王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